石家庄城市印记·解放忆述(六)
(回顾石家庄解放初期的城市管理和政权建设——臧伯平)
石家庄政协 时间:2019-08-12 浏览量:
1994年4月25日,石家庄市政协文史委派人,就石家庄解放初的人民政权建设访问了原国家教育部副部长臧伯平。臧老战争年代长期工作、战斗在石家庄地区,曾任灵寿县长、建屏县长、晋察冀四分区行署专员及五专区行署专员。石家庄解放后调入石家庄,先后任建设局长、市政府秘书长、副市长、市长。臧老对石家庄解放初期这一段工作感触很深。当时,石家庄是全国解放的第一个中等城市。入城干部告别农村,踏着硝烟,走进了完全陌生的世界。面前摆着一系列全新的工作需要创始、全新的矛盾需要解决。要打碎国民党统治机器,建立起新的人民民主政权,又要把从国民党手里接过来的旧城市建设发展成为经济繁荣、人民当家做主的新兴人民城市。中央明确要求石家庄搞出管理城市、建设城市的经验,供其他城市解放后参考。当时,每一个入城干部,特别是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肩上的担子很重、压力很大,对每一个同志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最终,他们向石家庄人民,向党中央和全国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为此,臧老兴致勃勃地向我们讲述了当时他感触最深的几个问题。
如何实现石家庄的繁荣和发展
石家庄是全国解放的第一个较大的城市。我是石家庄一解放就进城的,当时我们进市时,中央就有指示,要在石家庄搞出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的经验。中央对此非常重视,除了给予各项指示外,在干部配备上,也是高规格的,派了中央部级领导来主持石家庄的工作,像市长柯庆施,曾任过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而且中央还派了很多人来进行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
如李维汉、胡乔木、齐燕铭、潘梓年等。入城后,大家都兢兢业业工作,
廉洁自律,还是在农村根据地的那股劲。记得当时还给我配了车,但我一次也没坐过。当时生活也苦,发点工资,也仅够维持生活。入城后的工作,首要的是清除反动统治的残余势力,建立人民政权。先从最基层做起,摧毁国民党保甲制,建立了街道政府。我们和国民党不一样,他们只是收税,搜刮民财,别的什么也不管了。而我们要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一个一个的街道政府怎么领导?于是又设立了区,组建了区政府。市政府直接和区政府打交道,有些事如需要和街道政府商量研究,就找他们来商讨汇报。柯庆施同志开办公会议的形式挺特殊,但很有成效,开“朝会”,每天早晨起来,饭前,各局长们到他那儿开会,汇报工作,研究问题,布置任务,一开一两个小时,然后分头去办,每天如此。后来,敌机来轰炸,我们就分片来开,分头指挥,有时躲到郊区村里一片坟地里开会办公,带点儿饭在外头吃。敌人想把我们赶出石家庄,那是妄想。柯老这人很豁达,喜欢喝酒,经常
碗里有酒,你看他像是喝水,其实那是酒。对干部、对工作要求很严格,有时训人挺厉害。我曾建议过他,少喝酒,对下级说话客气点儿。这些意见,他也肯听。有一天,我和他抬起了杠。那时我抓建设局。他听秘书反映,嫌街道不干净,找我说这个事。我说:“是有这个问题,但建设局连干部带清扫工人总共才8个人,连机关的事都管不过来,很难保证街道干净。”他说:“好好,你说需要多少人?”我说:“得建30个人的卫生队。”他说:“好好,那就增加30个人。”那时,一些重大问题也都要开会集体研究。
进城后的方针政策也相当重要。要让石家庄繁荣、发展,创造出管理城市、建设城市的经验,如何对待原工商业,关系到经济能不能稳定发展的大问题。当时,我们的政策很明确,除了特务、汉奸和与敌人勾结的不法分子是打击对象外,对于一般资本家和中小工商业者,不是打击对象,而是保护和改造对象。除了没收官僚资本、银行,控制货币发行外,对一般工商业和资本家的财产也给予保护,扶持指导他们正当生产和正当营业。如果不违法,不轻易没收和查抄。
还有一条,就是保护人才,对科技、管理人才,尽量安排使用。那时,我们各级干部都是委派的,从农村走进城市,缺乏城市管理和经济建设经验,我们就保留旧市政机构内的科技、管理人员,用其所长,补我之短。像黄岚,是城建方面的专家,我们继续任用他,让他在市政建设中发挥专长。还有些工商业经营者,我们还向他们学习经营方法。我们会搞土改,会搞农村工作,但抓工商业,需要物色使用能担任这方面工作的人才,就要保留他们,使用他们,让他们为新石家庄的经济建设做工作。
再就是使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结合发展。过去,农产品和工业品差价悬殊,城市剥削农民,农产品进市价低,农民进城购货价高。为了使石家庄城市经济不是孤立发展,我们考虑把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结合起来发展,在郊区设立了4个区的经贸市场,统一领导,开展集市贸易,克服了郊区和市区隔绝状态,沟通了城乡贸易,对恢复和繁荣石家庄经济起了很大作用。
这样,我们入城后,石家庄并没有引起大的震荡和混乱,很快就使工商业和市民生活走上了正常。
如何在石家庄建立人民政权?
这是一个很重大的题目。中央和华北政府要求石家庄创造出经验来。我们的创造,就是开人民代表会,从基层选举人民代表,然后选举产生人民政府,积累了建设人民民主政权的经验。
在中央和华北政府领导下,经过一年多努力,群众有了觉悟,各种团体都建立起来了。社会稳定了,各方面的条件成熟了,于是,在1949年春天,我们开始着手筹备召开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产生是经过各区街人民群众直接选举产生的。当然,这项工作是有领导有计划进行的。代表名额按各行各业、各区比例做了分配,充分考虑了代表的广泛性。对于民主人士,我们特别注意做好工作,经过组织物色培养,交群众酝酿选举。像工商界代表申希礼、杨鸣远等都是我们物色培养而推选为代表的,并通过选举,进入了市政府。把这些人吸收到政府参政,充分体现了人民政府的民主性,使各个阶层的人稳定下来。代表会开得很成功、很热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代表中选举市长、副市长和政府委员时,还开展了竞选活动,很多候选人上台发表施政演说,既有为自己竞选的,也有替别人竞选的。我也在会上讲了自己当选后如何工作的问题,由于时间久远,详细内容记不清了。当时还保留了人代会上的照片,现在也找不到了。大会充分体现了民主性,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华北政府搬到北京后,我还赴京正式向华北政府作了专题经验汇报。董必武老前辈听取了这个汇报,记得叶剑英等领导也参加了。
做好接待工作
石家庄紧靠西柏坡,又是我们解放的第一个较大城市,于是,石家庄便成了前线的后方基地。接待过往的中央领导、各野战军首长和国际友人,是重要的工作。那时,各野战军首长到中央开会、汇报,都先到石家庄,再到西柏坡,然后再取道石家庄分赴各地。不论谁来,我们都认真接待,妥善安排,他们赴前线时,我们都给他们买些生活用品,以供在前线的军政人员使用,使他们感到我们手里也有了城市,有了后方保障。朱总司令曾在石家庄住过,他老人家很是平易近人,市里开干部会请他必到,有时还发表讲话,来指导石家庄的工作。我还接待过彭德怀副总司令员。彭老总生活朴素,衣襟撕了一大块,都露出了棉花,照样穿。有一次陪他吃饭,菜还没上全,他怕误了火车,饭没吃完,就起身乘汽车走了。
毛主席也在石家庄住过,这事对外保密,外人谁也不知道。毛主席下榻在一个公园内,当时打算关闭公园,对外不开放了,又觉得不行,如果让人察觉是毛主席住在里边,可不得了。于是公园照常开放,里边设岗,门外无岗,罗瑞卿、吕正操、杨尚昆、叶子龙等陪同。毛主席接见过毛铎、我与封云甫同志,我们向毛主席汇报了石家庄的情况,主席作了许多指示。此后,我调动工作留在了省政府,任建设厅厅长,从此离开了石家庄。
注:本文选自1995年出版《石家庄文史资料》第十五辑《人民城市的曙光》一书。作者曾任石家庄市建设局长、副市长、市长,后调任教育部副部长等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