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石家庄政协门户网站! 今天是2020年9月28日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文史天地

石家庄城市印记·城市荣光(五)

(新华广播电台在石家庄的岁月 苏志辉)

石家庄政协   时间:2019-09-27   浏览量:

  这是一段不平凡的历史,这是难以忘怀的记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延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石家庄市井陉矿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在建立新中国的历程中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决战前夕,千里大转移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进犯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人民解放军执行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命令,暂时撤离延安,转战陕北。为确保延安广播电台在战争环境中不中断播音,周恩来亲自作了延安台转移的部署。从跟随党中央撤出延安起,到进入北平广播两年多的时间里,延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进行了五次大迁移:1947年3月14日,迁到子长县(瓦窑堡)好沟村播音。20日晚,宣布自次日起改称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敌人进攻的炮火中,陕北台的播音坚持到3月28日。3月29日起,电台播音改由晋冀鲁豫解放区新建的电台承担,台址设在太行山麓的涉县,到1948年5月22日停播。根据中央指示,5月23日起,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改在平山播音。由于遭受国民党军的轰炸,9月底,迁至石家庄井陉矿区天户村播音。播音室和发射机房设在距天户村附近的库隆峰,编辑室则设在平山西柏坡附近。在矿区的5个月,是不平常的5个月,正是解放战争期间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从开始到结束的5个月,也是新中国露出曙光的5个月。


  延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以下简称新华广播电台)跋山涉水,辗转千里,五次大迁移,像一支高擎革命火炬,引导着中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自力更生,快速建成接替台


  延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是人民广播事业初创时期的产物。迁到平山时仍使用原有设备,技术落后,发射功率只有300瓦,远程收听非常困难。


  此时,人民解放军已在各个战场上打退了国民党军的猖狂进攻,解放区得到了巩固,人民解放军已经转向战略进攻。为配合飞速发展的军事形势,加强党的方针、政策宣传,中央决定,建设一座新的广播电台以接替在平山的播音。


  中央指示,新建电台台址在中央驻地西柏坡附近,电台功率要大,发射面要广,并专门拨出黄金百两用于建台。


  建设新广播电台的艰巨任务落在了军委三局局长王诤的身上。


  接受任务后,王诤立即召集有关人员研究建台方案。三局副局长刘寅、早年受党委派曾去苏联学习无线电理论的李强和从三局抽调的郭炳勋、边拱、吴展、卢克勤等参加建台工作。朱德总司令亲自向大家作了动员。经过商议,决定成立筹建新台办公室,刘寅任主任,李强(后任军委三局局长、对外贸易部部长)负责工程技术,从三局抽调其他人员组成筹建新台工作组。但是,具体在哪里建台,如何建,都心中没谱。他们先在平山县进行实地考察,感到平山地势低,无工业基础,不具备建大型电台的条件。后来,他们听说井陉矿区地势较高,中间一块地势平坦,又有煤矿、电厂,具备建台条件,就来到井陉矿区勘察。1948年的初春,冰雪初融,气候尚未转暖。他们一行8人骑马来到了刚解放半年多、南距平山西柏坡40多公里的井陉煤矿,下马驻足,几个人站在金地梁上放眼望去,异口同声,这个村位置不错。这个村就是井陉矿区天户村。


  王诤听了考察情况汇报后,当即拍板,新台就建在天户,并要求李强带领郭炳勋、边拱、吴展、杨明、李征、毛动之等立即出发,进驻井陉矿区。


  建设大型电台,既需要大量的物资器材,又需要高超的技术。但是,刚解放的井陉矿区曾长期处于德、日、伪统治之下,并无技术基础。负责定向天线设计的吴展感到十分为难。李强鼓励他:“你不要怕,不要担心,只要用心钻研,是可以学会的。要藐视困难,不要迷信洋人,也不能依赖外部的条件,我们只能依靠解放区本身的条件。毛主席叫我们自力更生,就是要依靠自身的力量。”并交给他两本俄文版的无线电通讯书籍。吴展不懂俄文,就借助字典一点一点地学。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弄懂了定向天线设计的初步原理。李强还向大家讲述党在延安时期白手起家,创办军工事业的故事,激起了这些青年人大干一场的工作热情。


  时值6月,天气热得像个大火炉,为了寻找建台材料,正在生病的吴展和卢克勤骑上自行车,驰向刚刚解放的石家庄。他们风尘仆仆在坑坑洼洼的小道上行进,第二天夜里才赶到石家庄,在市内四处寻找建设发射台急需的器材,一连跑了三四天,终于在铁路局仓库中找到了一批小铁轨。随后他们登上装煤的火车,疾速赶回矿区。


  天户村东南的一片开阔地,是预定建台的最佳选择地。矿区的党组织和煤矿领导王千竹等听说要在天户建广播电台,组织工人从煤矿运来大量木材、角铁、钢片,并主动提出可以为建台架线、加工零部件。


  架设天线的材料大部有了,急需开始天线塔的设计工作。吴展、卢克勤等一连奋战了几个昼夜,完成了初步设计。然后,又顶着酷暑钻进烂铁堆中挑选材料,逐一在所需要的铁板、钢轨上用粉笔作记号。


  施工需要图纸。按照常规,要采用透明的描图纸描出底图,才能复制。但当时找不到描图纸,如果一张张画,就拖长了时间。有人提议,把松香化了,涂在画好的图纸上,纸张就会透明些,可以用它代替描图纸,结果一试效果还不错。他们用这样的土法描图,利用阳光晒出很多份图纸。


  在战争年代,时间是最宝贵的。确保发射天线的立塔时间,急需找到技术工人。在矿区党组织的帮助下,李强等人先后从电厂、机修厂物色了吴文成、杨润生、高克等懂技术的矿区工人参加建塔工作。


  新华广播电台发射天线共分两处。第一处先建,位于天户东南赵村店村西。第二处后建,位于天户村北。在立塔时,为缩短时间,吴展、卢克勤、高玉贵、高克等十来个人就在天线塔下搭起小棚,生起炉灶,吃饭、打制铆钉都在现场。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7座铁塔、3座高20米的拉线式“木塔”矗立起来,并先后接通了煤矿电厂和库隆峰播音室的线路,7座铁塔天线可以分别向欧洲、南京、上海方向播放信号。


  此后,为进一步扩大发射范围,李强等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又选定天户村北百米远处新建两座65米高的大铁塔,定向向美国方向传播信号。同时在天户村完成了办公、生活设施的建设任务。一座解放区我党自力更生新建的最大的发射功率3000瓦广播电台,在最短的时间里完工并投入使用。


XNCR划破长空迎来新中国的曙光


  1948年9月下旬,辽沈战役拉开了三大战役的序幕,落脚平山仅4个月的新华广播电台遭到国民党飞机的猛烈轰炸。国民党军以为大功告成,邀功的消息刚传到南京总统府,当天晚间又传出一个令蒋介石恼火的信号——XNCR。


  XNCR的涵义,按照当时国际上有关规定,中国无线电台呼号的第一字母应为X,NCR则为英文NewChineseRadio的缩写,意为新中华广播电台,即延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


  此后,新华电台每天18点开始起播音3个小时,其中每次播出30分钟的《对国民党军广播》节目和25钟的新闻节目。当时除新华广播电台外,还有东北、华北、华东等9家电台,各台除自办节目外,全部都转播延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的信号。


  由于编辑部设在平山的陈家峪,距矿区较远,为方便往天户较近的库隆峰传送稿件,他们翻山越岭架设了电话线,编辑部门还专门配备了马匹。每天18点是个重要的时间,要想在18点前把稿子送到或用电话传到库隆峰播音室并非易事。往往是记者通宵达旦撰写新闻稿件,经中央领导审阅后才播发。为确保赶在18点以前交付广播稿,骑马送稿来不及的重要新闻就用电话传稿。广播电台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发射台、播音室、编辑部,李强对人员进行了合理安排,把大部分人员安排在天户,他认为编辑部和播音室可以临时筹建,而发射台是心脏部分,不是几天就能马上建成的。所以他经常向同志们要求:一要保证电台的安全,不能混进一个坏人;二要保证机器设备完好无损,不得出现故障。每次播出前必须进行检查,无论是内部还是野外线路,风雨无阻,不能间断。


  新华广播电台建成之初,正值三大战役期间。1948年10月下旬,东北野战军即将攻下沈阳、营口,毛泽东对辽沈战役进程进行分析后,亲自撰写了评论《国民党军队北线总崩溃在即》在广播电台播发,引起蒋介石集团的恐慌。此时,蒋介石坐镇北平,密谋调兵遣将进犯石家庄。当时人民解放军主力都在外线作战,石家庄实为一座空城。为粉碎敌人的进攻,新华广播电台在毛泽东主席的直接领导下,以新闻为武器进行了一场先声夺人的斗争。从10月25日至31日,毛泽东亲自撰写了《华北各首长号召保石沿线人民,准备还击蒋傅军进扰》《评蒋傅军梦想偷袭石家庄》等新闻稿在电台广播,戳穿了敌人偷袭石家庄的阴谋。准备进犯石家庄的国民党94军军长郑挺锋听电台广播后大为吃惊,报告傅作义:“昨晚收听广播,得知对方对本军此次袭石门行动似有警惕。彼方既有所感,必然预有准备,袭击恐难有效。”由于迷惑了敌人,争取了时间,使敌军进犯石家庄的计划胎死腹中。


  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在中原野战军的配合下向黄百韬第七兵团发起攻击,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打响,三天内即将敌压缩在纵横不到5公里的包围圈内。人民解放军前线部队为了分化被围之敌,致电中央军委,请求新华社向被围之黄兵团进行劝降广播。毛泽东看到电报以后立即批示:“请对黄百韬兵团写劝降广播,能每夜广播一次,明日多播几次为好。”新华广播电台迅速按中央指示多次播发了敦促黄百韬兵团放下武器停止抵抗的广播稿。到22日战斗结束,敌军起义及被歼达178万多人,黄百韬被我军击毙。当黄百韬兵团被围歼时,蒋介石如坐针毡,急调黄维十二兵团增援。24日,我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又将黄维兵团包围在安徽宿县双堆集地区。一场瓦解敌军的广播战又开始了。在半个月的时间里,毛泽东先后撰写、修改和批阅了5篇广播稿。仅27日一天之内,毛泽东就写了两篇广播稿,他还对《人民解放军总部向黄维兵团的广播讲话》作了原则性的修改。为了加强攻心战,毛泽东还执笔写了《刘伯承、陈毅两将军向黄维兵团的广播讲话》。两篇广播稿当天由新华广播电台播发。为配合前线作战,新华广播电台先后播发了《人民解放军总部给黄维兵团的最后警告》《刘伯承、陈毅将军给黄维的命令》等广播稿,连续通过广播向黄维兵团展开强大的政治攻势,在敌军中引起强烈的反响,许多中下级军官和大批士兵纷纷缴械投降。多年以后,黄维兵团一军长曾回忆说,当时每逢听到广播,都感到特别尖锐,犹如四面楚歌,惊心动魄。 12月15日,黄维兵团115万多人被全歼,黄维被我军活捉。这时,淮海战场国民党指挥官杜聿明及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又被我军团团围困在安徽永城东北地区。17日,新华广播电台播出了毛泽东亲自撰写的《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告诫敌军放下武器才是唯一出路。以后的20天里,新华广播电台的广播像一把把寒光闪闪的利剑刺向敌人,敌军心大为动摇,先后有14万多蒋军士兵投降,为最后歼灭敌军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1949年的1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最后攻击,仅4天时间就歼敌26万多人,杜聿明被生擒,邱清泉被击毙,李弥只身脱逃。淮海大战历时66天,歼敌555万多人,国民党军队在南线的精锐主力被歼,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就在送别1948年,迎来1949年,辞旧迎新的前夜,新华广播电台全文广播了毛泽东的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指出:“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并号召全国人民警惕国民党政府的“和平骗局”,粉碎敌人的政治阴谋,把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1949年1月22日,我华北野战军和国民党军华北“剿总”代表签订《和平解放北平的协议》。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整个三大战役期间,国民党当局为干扰新华广播电台的正常播出,经常以发射与新华广播电台频率相近的电波进行干扰。但新华广播电台技术人员不断调整频率,一次次巧妙地避开了敌台的干扰,保证了XNCR信号及时传播到各解放区和国民党统治区去。迁离井陉矿区,进入北平。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新华广播电台抽调部分人员随军进入北平,接管了设在西长安街的国民党北平广播电台。2月14日,新华广播电台向全国播出了《北平人民庆祝解放特别节目》,全面报道了北平20多万人民集会庆祝解放的消息。3月23日,又向全国播发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公报。3月24日,作为我党我军最重要的宣传工具,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完成了历史使命,开始改用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后改为北平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播音。


  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改在北平播音后,原在矿区的广播发射台改名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第一转播台,又在库隆峰架设了接收天线,并主要以短波向外发射。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改称广播事业局,李强任局长。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转播台继续担负接收和转播发射任务,1953年6月,中央台将全部人员、设备迁出天户,第一转播台才停止转播。


  注:本文选自《井陉矿区文史资料》。有删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来源:石家庄城市印记作者:苏志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