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石家庄政协门户网站! 今天是2020年9月28日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文史天地

石家庄城市印记·城市荣光(六)

(石家庄市首届人民代表大会 高亮)

石家庄政协   时间:2019-09-30   浏览量:

  1949年7月21日至8月9日,石家庄市首届人民代表大会(简称首届人代会)召开,选举产生了石家庄市人民政府。首届人代会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全国第一个召开的城市人民代表大会,在全国产生重要的影响,被称为“提供了全国实行人民民主的范例”。本文就会议的筹备、召开的过程及其影响简记如下。


会议的筹备


  1947年12月26日夜,中共晋察冀中央分局副书记黄敬在石家庄干部会议上传达了刘少奇指示:“石家庄要在半年内正式选出区、街政府,一年内选出人民代表,召开市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正式民主市政府”。刘少奇指出,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必须要具备几个条件才行:有群众的基本组织,如党的组织和工会、青年团、贫民组织等;基层政权充分组织与建立;公民登记完毕;完成了必要立法工作,如:选举法、政治组织法等。1948年元旦,在石家庄市各界人士座谈会上,市长柯庆施宣布:现在的政府是临时的,待条件成熟后,要由全体公民由下而上选举。


  由此,召开石家庄市首届人代会、建立人民民主政权问题逐渐提上日程。


  经过一年多的工作,石家庄市首届人代会已经具备了比较好的社会基础和政治条件,其中包括:华北大部分已经解放,华北人民政府成立,石家庄周边大环境已经安定;城市各项工作都有较快发展,私营手工业、商业以及公营企业有较大增长;郊区土地改革已开始进行,广大农民在封建土地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工人的社会地位大为提高,并且逐渐组织起来,工会、农会、工商联合会、教联会等团体相继成立,还健全了民主妇联会与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等组织。这些组织的建立,为以团体代表为主的人代会的召开,提供了条件。同时,区、街政权的巩固,人民群众对政府干部的信任,人民群众民主意识、参政意愿增强,表明石家庄市已具备召开首届人代会的社会政治条件。


  按照中央指示,市委、市政府纠正了城市工作中存在的诸如机械地采用农村清算斗争形式、盲目依赖群众自发性斗争等偏差,其主要措施为:取消贫民会、纠察队,建立区街党、政机构及各行业工会组织;停止清算斗争;召开工商业座谈会,宣传党的工商业政策,启封被查封的工商户,安定人心;规定除人民政府及公安局外,禁止任何团体和个人没收财产及捕人打人。


  通过上述措施,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建立了新社会秩序,更重要的是对工农联盟基础做出了组织调整,为石家庄民主建政打下了良好基础。对此,中央予以了肯定。1948年3月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召开解放区工人代表大会有关事项的指示》,特别提到石家庄的一些具体做法,如:“石家庄如可能,即开全市工代会选举(代表)”“地方上,如哈尔滨、石家庄等城市,便可根据这些原则,先产生地方性的劳动法与社会保险条例,取得经验,再谋推广”。


  1949年3月2日,市长柯庆施电呈华北人民政府,报告了《关于召开石家庄市人民代表会议及代表选举办法的决定》,提出:“拟于3月底召开人民代表会议,提出会议的任务,代表名额分配及产生办法,选民资格等”。华北人民政府经过慎重研究,基本同意石家庄市政府决定,并提出几条修改意见,“一是‘人民代表会议’前冠‘第一次’三字;二是市人代会无权决定市政权组织法与选举法,可称‘暂行办法’;三是‘凡不属于前项各单位之选民’句有语病,改为‘职业团体选举与区域选举’”。


  4月5日,市政府公布《关于召开石家庄市第一次人民代表会议及代表选举办法的决定》。《决定》明确:代表会议的任务是审查市政府之工作报告、讨论并决议本年度市政工作大纲、制定本市人民政权组织法暂行办法。并指出:政权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其主要任务为生产建设,因此人民代表会议,应以工会、劳动人民团体及其他人民团体为基础,并结合区域代表组成之。代表名额为职工会30名、妇联8名、文化团体(包括教联、戏剧、医联等)4名、回联2名、青联2名、学联2名、军队6名、商联会4名、新民主主义青年团2名、农会8名。并规定了市人民代表会议代表,采取由选民用直接、平等、普遍、无记名、秘密、复记式投票法选举的办法。


  同一天,市选举委员会正式成立,柯庆施任主任,臧伯平、张占义任副主任,委员会由各机关代表共17人组成,柯庆施、臧伯平、袁文治、吴立人、马志新等11人组成常务委员会,下设秘书处,处长袁文治。并设立市选举宣传委员会,主任吴立人。各区设分选举会,由各区区长、区委、民政助理员及团体代表9—11人组成。


  选举工作开始前,市政府和市选举委员会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市委宣传部在《石家庄日报》刊登了选举宣传要点,印发了选举口号,如:“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各阶层团结起来,积极参加人民政权”“发扬民主作风,检查批评市政工作”“选举好代表,领导大生产”“选举热心为大家服务的好代表”等等;市戏剧音乐委员会通过各种文艺形式的宣传配合选举工作;市区中小学师生走上接头,进行选举宣传,各区干部分组上街指导宣传工作,动员群众广泛参与。这些前期宣传工作,唤醒了群众民主意识和选举参与热情,引导了社会各阶层正确使用民主权力,对石家庄首届人民代表会议顺利召开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1949年4月8日,进入选民登记、审查阶段,各区组织力量,深入街、闾,宣传讲解登记、审查的重要性和标准。经过7天时间,到4月14日,全市公民登记审查工作基本完成。据统计,全市有选举权者119536人,其中男66571人,内有回民590人;女52965人,内有回民578人。经市选举委员会审查,被剥夺选举权10人。


  4月15日下午,市选举委员会召集各区选举分会举行联席会议,布置选举阶段具体工作,会议由臧伯平主持。会议公布了团体代表、区域代表名额。团体代表明确为68人;各区代表分配名额,按照选举细则,每2000人产生代表1名:一区选民24065人,代表13人;二区选民22917人,代表11人;三区选民14095人,代表7人;四区选民9141人,代表5人;五区选民11036人,代表6人;六区选民13761人,代表7人;七区选民11308人,代表6人;八区选民13183人,代表7人,共产生代表62人。4月18日,各区选民小组编组完成。候选人中,属于市委、市政府领导或部门负责人的,由市委讨论批准,分到选区参加竞选。


  随后,团体代表推选和区域代表选举同时展开。


  截至4月19日,全市人民代表推选、选举工作全部结束,共推选团体代表68人,选举区域代表62人,合计130人。市政府主要领导刘秀峰、臧伯平、吴立人均顺利当选。另外,为调动社会各阶层、各方面特别是工商业资本家的积极性,市委、市政府增聘人民代表27名。这样,石家庄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共有代表157名,其中,工人占26%,农民占19%,工、农、兵、革命干部共占71%以上,工商资本家占125%,工程师、自由职业者、学生占14%,其他人士占187%。


  确定会议时间、安排议程也是会议筹备工作的重要内容。首届人代会召开时间经历多次变更。1949年3月2日,市政府向华北人民政府电告请示时,预定开会时间是3月底。但因代表选举、会议组织和开展宣传需要一定时间,故将会议召开时间推迟到5月份。4月23日,市长柯庆施调任南京市副市长,刘秀峰接任市长,因出现重大人事变动,会议召开的时间再次变更。5月23日,市政府在《关于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提案》中,提出会议于6月10日召开,因正值麦收农忙季节,再一次延期。


  6月初,石家庄市首届人民代表大会筹备处成立。会议筹备进入最后阶段。但因代表提案整理、华北局召市长刘秀峰面商重要工作等原因,会期又经两次推迟。7月14日,代表大会筹备处召开第四次会议,最终确定大会7月20日召开。


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经过多方筹备和细致准备,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条件已经成熟。7月20日,下午3点40分,在石家庄电影院举行了预备会。会议应到代表157人,实到149人,来宾列席23人。臧伯平主持预备会。经过投票选举,产生了19人的大会主席团,作为首届人民代表大会的领导机构,成员包括刘秀峰、臧伯平、吴立人、郭彤、阮慕韩等。预备会宣布,石家庄市首届人民代表大会筹备处为大会秘书处,代表分为13个小组,通过了《石家庄市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


  1949年7月21日上午,首届人代会在石家庄影院正式开幕。


  开幕式上,吴立人致开幕词,指出:“今天我们石家庄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正式开幕了。这是全市人民的一件大事情。大会的目的是要建立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机构,选举人民市政府……这次大会的召开,必将更加强和巩固我们全市人民的大团结,为共同建立一个人民的、繁荣的生产城市而斗争。因此,这个大会是有重大意义的。”


  7月22日,副市长臧伯平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了《石家庄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从关于恢复和发展生产、支援战争、财政支出、建政、文化教育、市政建设、公安司法七个方面对石家庄解放一年多以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既概括了各项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不足,总结了经验教训。对于今后的工作,报告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把生产提高一寸,进一步繁荣本市的公私经济。包括加强计划性,坚持工厂管理民主化,调整劳资关系,改进交通运输,鼓励出口贸易,农业上修井开渠、防虫抗旱,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供销合作运动,开展生产节约运动等。二、加强文化教育工作。贯彻去年华北中等教育会议和今年华北小学教育的方针,增设职业学校一所、增开高级师范,扩大民教馆的工作,加强在职干部教育,团结中西医生,建立一座较大的图书馆等。三、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必要的市政建设。包括道路、排水系统、公厕、城市环境卫生、公园、路灯、种植道行树等。四、根据本届人民代表会议通过的市政府组织条例,健全市政府组织机构,制定各种必要的制度规章,加强对郊区的领导和群团组织工作,召开各种代表座谈会,加强荣军教育,改进户口管理,加强公安司法工作,在作风上,克服过去在农村环境中养成的自由散漫、官僚主义作风等。


  7月24日,市长刘秀峰向大会作了《目前形势与石市施政方针和今后工作的报告》,报告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和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思想为指导,结合本市实际,论述了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必要性和主要途径。报告分为八个部分:从形势、民主建政、四面八方政策和各项具体工作几个方面,针对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贯彻“四面八方”方针,检查了存在问题,澄清了各种错误思想和模糊认识,提出了正确的具体方针和政策;从工业、农业、商业、财政金融、文化教育、市政建设和社会治安等方面,提出了建设石家庄近期、长期任务。这个报告,是石家庄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总纲、总方针。报告紧密联系实际,内容都是和全体代表乃至全市人民息息相关的大政方针。报告结束时,全场掌声雷动,群情激奋。


  大会用3天时间对这个报告进行了充分讨论。与会代表谈认识,提问题,激烈辩论,讨论十分认真。在民主和团结问题上,代表们表示对人民民主专政真心拥护,它是社会各个阶层团结起来实行民主,是真正的民主。在“四面八方政策”上,代表们认为这是新民主主义时期经济建设的总方针,要坚决认真落实;对于现实中存在劳资问题,要多调解多教育。在城乡互助,内外交流方面,代表们认为,工农是一家,城乡是一体,各个阶层必须团结起来,发展工农联盟。


  7月29日,大会转入提案审查讨论阶段。截至7月26日,大会共收到各种提案600多件,已经整理的481件,未加整理的近200件。这些提案,有的是代表提出的,有的是群众以个人名义,或以商号、团体名义直接送来的。多数群众提案,都是反映具体问题的。已整理出的481件提案,分为13类,其中市政建设107件,文化教育77件,工商业72件,职工问题53件,财税、战勤费、房租方面38件,公安司法37件,社会救济29件,妇女问题28件,干部作风17件,铁路方面7件,农业方面7件,回民问题4件,政治方面4件。


  大会在听取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审查代表和群众提案、建议的基础上,通过了13项决议。


  7月29日首先通过了第一个决议,批准了两位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一致通过了本市的施政方针和今后工作的意见。


  随后,经过认真充分讨论,7月30日至8月4日,相继通过了《关于工商方面的决议》《关于税收方面的决议》《关于战勤费的决议》《市政建设方面决议》《关于文化教育工作决议》《公安司法方面决议》《关于农业生产问题的决议》《关于妇女问题的决议》《关于回民问题的决议》《加强荣军、军属、烈属优待的决议》 《关于职工、劳资关系等问题的决议》《关于房产房租问题的决议》等12项决议。


  大会通过的各项决议,涵盖了工业、农业、文化、教育、税收、司法、民族、妇女、儿童、支援战争、和荣军、军烈属优待等方面,基本上解决了代表、团体和人民群众所关心的问题。部分提案和代表讨论中涉及的具体问题,有的由于条件所限,一时还不能解决,由刘秀峰市长在大会上向代表们逐一做了解答。


  8月6日,大会进入选举市政府委员的议程。作为选举的必要准备,大会首先讨论通过了《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暂行组织条例》等两份规范性文件。其中,《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暂行组织条例》共24条,规定了市政府委员会成员数额、产生办法、任期,正、副市长产生办法,政府办事机构处、局、委的设置,市政府正副市长及各处局的职权。大会采取逐项审议、举手表决的方式审议条例草案。参会代表逐条讨论,发表了意见建议。最后,大会采纳了代表们的意见。《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暂行组织条例》获得一致通过。


  8月7日,大会审议通过了《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选举办法》,共13条,仍采用逐条审议,举手表决方式。代表们对于记票方法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了修改意见,并最终通过。


  8月8日,大会进入候选人提名、竞选阶段,各阶层代表相互竞选,工人们为工程师竞选,工程师也为工人竞选;干部为群众竞选,群众也为干部竞选。共有66人次为他人竞选演说,推荐自己信任人为候选人,会场气氛活跃、热烈。候选人提名、竞选结束后,傍晚开始投票选举。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政府委员候选人,共选出候选人39人。按照得票多少,25人当选:刘秀峰、鹿毅夫、臧伯平、吴立人、王应慈、阮慕韩、戴锡祉、李争、郭彤、计根生、熊文元、王济民、陈梅生、乔万顺、宋公玉、李纯朴、冯云章、阎金芬、杨明远、赵甘年、赵铭、陆春长、申希礼、平连、王文健。市政府委员会的组成,充分体现了人民政权的广泛性、民主性。25名委员中,有工人、农民、工程师、工商业者、知识分子,有中西医,有妇女,有回民。从老解放区来的党政干部只有6名,占24%;工人4名,占16%;农民2名,占8%;本地老革命工作者2名,占8%;工程师1名,占4%;教育界1名,占4%;妇女界1名,占4%;工商界5名,占20%;中西医生2名,占8%;回民1名,占4%。工农、各界人士、知识分子,在政府委员中占多数。


  8月9日,在完成各项议程后,石家庄市首届人民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同日,新组成的市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临时会议,选举刘秀峰为市长,臧伯平为副市长。至此,一个新的人民民主选举的政府正式诞生了!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新民主主义政权的民主性在地方政权的体现。为城市管理和建设以及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是石家庄历史上一件大事,也是新中国民主建政历史上一件大事。


石家庄市首届人代会的影响及地位


  首届人民代表大会是政权建设里程碑事件,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具有开创性的历史意义。1949年8月15日


  ,《人民日报》以《石家庄人民代表大会闭幕——提供了全国实行人民民主的范例》为题进行了报道,报道指出:“石家庄市人民代表大会,于上月21日揭幕,至本月9日圆满结束。经过20天的热烈讨论,认真地审查与批准了臧伯平副市长的一年半以来的市政工作报告,并讨论与通过刘秀峰市长的今后施政方针,把毛主席四面八方的政策与团结的方针,变成了石家庄20万人民的建设方针,代表们更仔细地讨论了500多件提案,作出13项重要决议。这是施政方针的具体实行方案。最后以民主方式选出了25名市政府委员,并推出刘秀峰、臧伯平任正副市长。正像会内和会后的一致呼声一样,这是一个民主的事业成功的大会。”


  首届人代会的召开,具有极其重大意义,正如吴立人在大会开幕词中所说的:“今后对新解放城市的政权建设都要有新的经验,我们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对全中国,对石家庄,都还是第一次,在建立一个地方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机构的经验上,将为其他城市所参考”。


  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地方城市的新民主主义政权诞生,具有非比寻常意义。第一,它是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的真正的开始。第二,它放手实行民主,团结了各阶层人民。第三,它开启了普选制先河,在代表选举过程中,以稳定、公开、公平的形式让公民参与选举与被选举,充分体现了公开性、公平性和民主性。石家庄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普选制”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做法,但在人民民主政权建设的实践中具有积极作用。首先,人民代表产生有两种方式,一是提名推荐,二是群众普选,前者出现于人民团体组织,而后者是区、街人民群众直接选举人民代表,代表候选人不仅要得到群众的认可,还要真正代表一方群众,需要经过公开竞选。这是石家庄市为建立人民代表大会等制度进行的探索和实践,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提供了重要而有益的借鉴。第四,这次大会贯彻了“四面八方”的政策,按照“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方针,奠定了城市发展的基本方针,为石家庄市未来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打下了牢固基础。第五,它提供了全国实行人民民主的成功范例,为之后新解放的大城市政权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好样本。


  注:本文作者系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教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来源:石家庄城市印记作者:高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