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石家庄政协门户网站! 今天是2020年9月28日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文史天地

石家庄城市印记·砥砺奋进(十)

我在新华集贸中心工作的十二年

石家庄政协   时间:2020-04-03   浏览量:

石家庄市新华集贸中心市场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中心,东临火车站,南连繁华的商业街中山路,西面是人民百货商场,北与金融一条街新华路相接。新华集贸中心市场被誉为“全国最大的服装集散地”“中国服装第一市”。我作为新华集贸中心市场的创始人和负责人,从1984年筹备建设到1996年退休这12年,亲身经历了市场从规划建设到发展壮大的过程。


市场建设的前期筹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市对个体工商业者采取的是“管死管严”的政策,不允许老百姓从事商品经营活动。1982年开始,一些稍有商品意识的人们凭着改革开放政策带来的宽松环境,自发地在靠近火车站的公里街、车辆厂前街便道上打地摊,做小本生意。第二年便初步形成规模,到1984年市场已由站前街西延至中华大街,青年路已经占满。市场发展很快,对市内交通和城市形象产生不良形象。在这种形势下,建设一个封闭式专业批发市场已迫在眉睫。新华区区委、区政府经研究决定,在火车站附近建设一个大型专业市场。就在这一年,我被任命为工商局局长,负责新华集贸中心市场建设的前期筹备工作。当时区里一没资金,二没场地,三没政策,四没经验,完全靠着一股子拼劲和闯劲开展工作。没有资金,我们就采取自筹、借贷和发动个体经营者集资“三结合”的办法筹措,筹得资金3000万元。场地上我们就先后选择已经纳入城市改造的姚家街和老乐仁堂场地进行拆迁建设。并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在区领导的带领下从市里要政策,跑批示。同时,我们派人到全国各地成熟市场考察项目取得经验。经过不懈的努力,一个新的市场终于在1986年8月破土动工,1987年4月第一期工程2000个摊位投入使用,同年11月第二期扩建工程竣工,建成了我市第一个封闭式专业批发市场。


市场建成后的繁荣景象


市场建成开业后,2000个摊位很快被一抢而空,市场呈现购销两旺的良好势头。整个市场以经营服装为主,还有布匹、鞋类、日用百货、电子元器件、床上用品、文化娱乐用品、饮食服务等八大行业2万多个花色品种。商品流向以“三北”(西北、华北、东北)地区为主,辐射到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600多个市、县,以及蒙古、俄罗斯、韩国等,日客流量达15万-20万人次。1991年商品成交额8亿元。被国家工商局评为全国十大集贸市场之一,名列第四位。商品成交额和税费持续增长,1992年商品成交额达14亿元,实现税费3000多万元。1993年商品成交额达27.5亿元,实现税费4600多万元。1994年小商品成交额猛增到60亿元,税费增到4800多万元,占到新华区当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二强。据统计,当时新华区职工每1元钱工资中,就有0.7元是新华集贸中心贡献的。


人性化管理,细致入微的服务


新华集贸中心建成后,实行人性化管理,先试营业再正式开业。在试营业期间一般不收管理费,可先进场办摊位证,后补发营业执照和实行轻税等办法,吸引了更多经营者的加入。我们视商户为上帝,在市场内设立市场管理员工作席、市场治安派出所、市场咨询服务处、经济仲裁庭、市场信用社、有线广播室、饮食服务部、货物托运处等服务机构,为商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还在市场内设立了电信所、公用电话亭、信息服务中心,组建了联运站,开办了铁路、公路运输业务,方便了购销,加强了货物流通。我们不仅关注每一个商户的经营状况,而且对他们的家庭生活都做到了如指掌,甚至帮助商户办理子女入托上学、户口登记、婚丧嫁娶等事宜。通过细致入微的服务,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为商户营造出良好的经营环境,我们的工作亦赢得了广大商户的理解和支持。


工作十二年的最大感受


我在新华集贸中心工作的这十二年最大的感受就是,市场建设自始至终都得到区直各部门的紧密配合。在我主持工作期间,市场管委会的成员单位包括公安、税务、物价、规划、消防、卫生等10多个部门,都是一把手直接参与。管委会经常与各成员单位通报情况,交换意见,统一办法,管好市场。取消不合理收费,及时就遇到的突发问题进行处置。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使市场得以健康快速平稳发展。回首这十二年的工作历程,虽然紧张忙碌,但却快乐幸福,它是我人生中最辉煌灿烂的一笔!


注:本文选自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出版《石家庄改革开放三十年忆述》一书。作者1984-1996年任新华集贸中心市场的创始人和负责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来源:石家庄城市印记作者:刘士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