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城市印记·砥砺奋进(十一)
石家庄城市公交辉煌30年
石家庄政协 时间:2020-04-10 浏览量:
创业及发展
石家庄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始建于1956年,原名为石家庄市公共汽车公司,1993年2月更名为石家庄市公共交通总公司。目前石家庄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已发展成为以经营城市公共交通和市辖县汽车客运为主,兼营车辆维修、物资供销等服务项目的国有大型企业,总公司是唯一法人机构。
1956年,公司创建初期,仅有2辆匈牙利产的依卡路斯30型汽车,只有1条7.2公里长的线路和59名干部职工。公交公司创业者白手起家,经过十年的奋斗,到1966年,公司已拥有8条线路,40部车辆;到1976年有15条线路,137部车辆。
改革开放后,石家庄市公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期。到1986年增至37条线路,319部车辆;1996年,有52条线路,963部车辆;在部分线路试行准无人售票的基础上,1999年开始,准无人售票陆续改为无人售票,并在各线路逐步推广;2000年,营运线路达到71条,营运车辆1298部。
进入21世纪,公交发展速度逐步加快,“乘车难”进一步得到缓解。2001年,石家庄公交已拥有82条线路,营运车辆1585部。
2002年,优化整合后,有78条线路,营运车辆总数1694部。2002年,公交公司投资引进IC卡自动收费系统,4月开始在市内70条公交线路正式运行。同时落实政府为市民办实事的承诺,从4月起,对市区70岁以上老人实行免费乘车。2002年11月,省内首条公交专用道在中山路建成投入使用,实行内侧式车道,东起体育大街,西至中华大街,全长4.9公里,两侧共设17个站位,启用后公交车速由13km/小时提高到16.4km/小时。2002年3月,赵陵铺停车场建成使用。
2003年,公交有78条线路,营运车辆达到1619部。从2003年开始,伤残军人免费乘车人员范围由等级伤残免费扩大为所有伤残军人。儿童免费乘车身高标准由1.1米放宽到1.2米。2003年5月,全国流行非典型性肺炎,公交公司全体职工不惧危险,坚守岗位,做到跑正点、不减趟,保证了营运服务秩序正常。其间,无偿出动大车45台次,圆满完成了疏散患者和运送医护人员疗养任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抗击非典先进单位”。
到2004年有83条线路,公司营运车辆1703部,逐步限制和淘汰中巴车辆的运营,发展大容量公交车,购置“黄海牌”中轿50部,“黄海牌”大车101部。由于行政区划调整,市区范围扩大,市郊线路改成市区线路。2004年10月,南二环停车场建成投入使用。
2004年底,总公司领导班子调整,在新班子带领下,全体干部职工与时俱进,奋力拼搏,为实现公交的新跨越,打下了良好基础,到“十五”末期的2005年公交营运线路达到84条。同时2005年大力发展绿色公交和大容量公交,购置150部“黄海牌”10米天然气公交车,投放1、6、10、34路运行,购置6部双层天然气车投放5路运行,同年报废78部中巴车,使营运车辆达到1789部,乘车条件逐步得到改善。2005年1月5日,投资1000余万元,在火车站广场南侧建成6556平方米公交调度枢纽中心正式启用,共有三层式调度用房845平方米,设置公交廊式站台7条。2005年,建成3座天然气加气站。
齐心协力谱新篇
从2005年至今是公交历史上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从“十五”末的2005年到2007年,公司发展实现了两个效益年年上台阶。
2006年,总公司在册职工总数6108人,在册车辆2216部,其中,营运车辆2110部(大车1852部、中巴258部),非营运车辆106部(主要是教练车、油罐气罐车、公务工具车等)。拥有营运线路100条,营运线路总长度1294.15公里。全公司营运里程9068万公里,年运送乘客达3.02亿人次。
2006年工作的显著特点是:购车多、开线多。这一年,全年筹措资金9564万元,购入446部新公交车。天然气公交车达到598辆,占公交车总数的28%,购车数量和新车技术标准达到历年之最。自筹1500多万元,新建3座加气站,使加气站总数达到6座。在保证内供的同时,向社会开放,也缓解了出租车“加气难”的问题。13条中巴线路更换为大车运行。完成了对个体中巴车的收编工作,市区营运秩序得到改善。
全年新开辟19条公交线路,开线数量之多是我市公交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填补了城市部分区域的公交空白,扩大了公交服务空间和覆盖面积。市民乘车难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科学管理实现新突破。2006年,建成了自动化管理系统和公交智能化调度指挥系统,建立了分公司和路队二、三级管理平台,完成了电子政务、公交网站等6个自动化子系统的建设。建成公交智能化调度中心,在5路建立安装了系统终端调度室,5路所有车辆安装了车载智能终端和GPS卫星定位系统,增强了生产调度的科学性。在5路、6路等16条线路的公交车辆共安装了500台车载电视,在公交场站和主要站点建立了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行业技术进步和智能化管理。
2006年,总公司被国家建设部评为“全国城市公共交通文明企业”“全国公共交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河北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河北省星级职代会企业,连续16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
2007年,总公司在册职工总数6408人,公交营运车辆2210部,其中,大车2089部(天然气车748部、双层公交车12部、13.7米欧III标准公交车95部、14米铰接公交车10部、18米欧Ⅲ标准公交车2部)、中巴121部。拥有营运线路增至102条,营运线路总长度1283.55公里。全年营运里程9958万公里,运送乘客3.3亿人次,日平均运客90多万人次。公交的出行分担率达11.3%。
这一年进行了管理机构改革。改革后,总公司下辖6个营运公司、1个保修公司和5个直属单位。5个营运公司共辖30个营运路队,担负着市区内和市辖县公交客运服务工作。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服务创品牌,效益创新高,管理更精细,企业更和谐”的目标。2007年,总公司被授予河北省“五一奖状”“河北省A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称号,被中国质量协会授予“中国用户满意鼎”。
这一年,公司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服务新举措,包括完善线网结构,拓宽客运市场。全年开辟了60、61、74、75、104路5条线路。共调整线路35条,撤销19路,将110与111路、102路与61路2条线路合并。构筑大载体大容量公交快速网,将1路东延至省测绘局,实现中山路东西直线贯通。
完善运力结构,增加场站设施。全年总投资1.4亿元,购车371部,其中低排放天然气车150部,13.7米欧III标准公交车95部,18米铰接车2部。公交车辆档次和公交形象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新车投入到1路、31路、34路等15条客流较大的线路进行运营。将63、102路中巴线路改为中轿线路。同时投资1350万元建设了谈固、西王公交枢纽站。
智能化数字公交进入新阶段。2007年,应用公交IC卡自动收费系统,方便市民。办理公交IC卡达76万张。应用公交智能调度管理系统,一公司车辆实现了智能运调、电子路单、GPS卫星定位,其他营运公司智能调度设备进入安装阶段。应用自动化办公系统,改进完善电子政务等6个子系统,进行了营运安全服务、计划统计、车辆设备等10个子系统的开发工作,企业的科学管理步入了新阶段。
创新服务再上新台阶。结合“文明让座,排队上车”活动,开展了“省城千名志愿者倡导文明乘车活动”;落实“安全双百日承诺”、开展“两百万公里安全行车无事故竞赛”活动;规范了营运服务千分制月考评工作,组织了服务示范表演;规范内部统筹,详细制定了各类事故赔付标准,加大对服务事故的处罚;行车事故及经损额大幅度下降。公交便民服务热线共接听电话100497件次,办结率、回复率达100%。
进入2008年,公交公司紧密结合省会城市建设三年大变样和为民办实事重点工程,按照“服务更优秀、管理更科学、效益更显著、企业更和谐”的目标,大力开展服务创新,我们着力抓了以下几件大事:
智能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市区82条线路、1800辆营运大巴全部实现了智能运调、GPS定位;完成了自动化办公系统的上线使用及培训;公交IC卡办理84万多张。
推进企业文化创新发展。统一提炼企业理念、经营宗旨、标语口号;健全和完善了企业员工《行为规范》;建立了以企业标识为主要内容的形象识别体系;编印了精美的《企业文化手册》,并组织了学习,干部职工面貌焕然一新,塑造了企业的新形象。
情系地震灾区献爱心。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全公司先后以多种形式向灾区捐款619879元。与河北慈善总会402爱心社联合募捐27793元,全部捐到灾区。总公司还派出专车运送石家庄援建安置房的工程人员赴川支援灾区建设。选派公交志愿者,陪同地震灾区来石就医的伤员及家属,参观游览市区风光。同时为每位灾区来石学生办理市区学生免费乘车卡,体现了公交干部职工的拳拳爱心。
优质、高效,再创辉煌
公共交通是城市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窗口,关系到城市的运转和市民的生活,关系到城市形象和政府形象。未来几年,根据“十一五”公交线网规划,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合理优化线网结构,全面提高公交运行效率,改善居民出行环境条件,促进公交事业发展,繁荣城市经济为目标,谋划符合我市特点、科学合理的公交线网,提高公交线网的覆盖率。根据城市发展要求,到2010年,在4条道路综合考虑发展(BRT)公交快速走廊,营运线路达到120条,公交营运车辆达到2800标台,公交车中高档车型要达到80%以上;大力发展大容量低排放天然气车和低能耗柴油车,天然气公交车达到公交车总数的60%;站点覆盖率中心城区大于70%、建成区大于50%;公交分担率达到20%;万人拥有公交车达到12标台;公共汽车平均运行速度达到20公里/小时以上;准点率达到90%以上;全部实行营运生产的智能化调度管理,打造优秀服务品牌,广树公交文明形象,使石家庄公交成为省会的一张靓丽名片。
优化公交线网布局。根据城市发展、小区建设和人口分布及时增加公交线路,加密公交车次,特别是公交线路和停靠站点向居住区、商业区、学校聚集区、科技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风景旅游区(点)等城市功能区域延伸;在对客流需求及城市发展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线路分为快速线、主干线、次干线、支线。着力为快速公交、主干道公交调整开辟供给线路。对已具备道路通行条件,尚未布设公交线路的空白区,通过调、延办法弥补空白;加快城市“1+4”组团公交线路的布设,以石家庄新建火车站为依托,布设城乡班线线路。实现新火车站至正定、鹿泉、藁城、栾城、矿区等郊县线路,实现大公交运行模式,并为四县(市)的老百姓实行IC卡智能售票方式,方便乘客乘车。
改善公交基础设施。根据城市南延、北跨、中疏、西优、东扩“1+4”发展规划,结合石环路的建设,拟在北二环、宋村、南位、东开发区,西部电子信息产业园、新火车站枢纽站、良村开发区等地,规划建设大型停车场换乘枢纽站;在中山路、建设大街公交专用道的基础上,继续在中华大街、裕华路、和平路等主要城区干道上增设公交专用车道和港湾式站台。
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不断完善智能化管理指挥系统和视频监视系统建设,实现全部车辆卫星定位和智能调度,促进乘客、车辆、场站设施以及交通环境等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依托公交智能办公管理系统软件,实现办公自动化,打造数字化、信息化公交。
打造优质服务品牌。实行公交人性化服务,在转乘线路较多的停靠站点设置触摸式多媒体电脑查询系统及电子站牌,缩短行车间隔时间,延长服务时间,增强城市公共交通车辆在交通出行中的吸引力;贯彻落实政府的惠民措施,做好五种人免费乘车服务工作,完成每年度70岁以上老年人乘车证的办理;加强公交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文明线路、文明车组”“争做服务能手、共创优秀公交”等服务竞赛活动,强化职业道德,提高服务技能,打造服务品牌;继续开展文明让座、玫瑰接力活动,营造温馨服务、和谐车厢氛围。
公交优先,就是百姓优先。石家庄公交将以更高的标准、更优的服务、更美的形象为市民出行服务,为城市建设添力,把公交做大、做强、做优、做美,为建设繁荣、文明、和谐的新石家庄作出更大贡献。
注:本文选自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出版《石家庄改革开放三十年忆述》一书。作者时任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总经理、十一届市政协委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