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石家庄政协门户网站! 今天是2020年9月28日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文史天地

石家庄城市印记·砥砺奋进(十四)

春风劲绿柏坡岭——西柏坡纪念馆改革开放三十年发展纪实

石家庄政协   时间:2020-05-01   浏览量: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所在地。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在这里,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组织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彻底废除了几千年来封建土地制度的根基;组织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决定了中国的命运;组织召开了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宏伟的蓝图。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赴京建立新中国。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中央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西柏坡纪念馆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历经三次大的建设,倾注了几代人的心血,如今已发展成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旅游景区”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奠基之作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西柏坡纪念馆领导开始静下心来谋划纪念馆的发展。


作为一个纪念馆,最基础的东西就是遗址和陈列。纪念馆领导决定从基础抓起。一抓复原,二抓陈列。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后,留守人员与建屏县政府(1958年改为平山县)对中央机关留下的东西进行了交接。为了保护革命遗址和文物,1955年,河北省博物馆联合当地政府建立了西柏坡纪念馆筹备处。1958年因修建岗南水库,将中共中央旧址搬迁。1970年12月开始,在原址北500米处,海拔升高57米的地方进行易地复原建设。


据西柏坡纪念馆原副馆长张辉回忆:1970年冬天,开始复原中共中央旧址,我当时任建设组副组长。到1971年5月,分两期复原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旧居,以及七届二中全会会址、九月会议会址、军委作战室旧址,并开始接待观众。1978年,复原了军委作战室两边厢房、中央机要办公室、防空洞、收发保卫室等。此前,1976年10月开工新建了西柏坡陈列展览,1978年5月26日,与中共中央旧址同时对外开放。后复原工作陆续进行,1980年7月1日,复原了刘少奇旧居。1982年3月11日,国务院公布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5月1日,又根据征集的资料,复原了接待苏共中央代表米高扬和国民党和平代表团旧址。到1987年为止,共复原面积达16440平方米,连同中央工作人员住处共154间,防空洞232米。西柏坡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旧址初具规模。


旧址复原了,新建的陈列展览馆对外开放了。与此同时进行的一项工作就是走出去征集对观众进行教育的实物及资料。在将近十年时间里,社会馆派出人员赴北京和全国各地抢救性征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在西柏坡的文物及史料,采访了当年在西柏坡工作过的老领导、老同志、家属子女及工作人员共计200多人,征集到一级文物20多件,二级文物20多件,三级文物90多件,一般文物2000多件,填补了西柏坡纪念馆文物史料的空白,奠定了西柏坡纪念馆两个陈列史料的基础。


1988年5月26日,是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40周年纪念日,西柏坡纪念馆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这一天,西柏坡迎来了一大批关心和支持纪念馆建设的老革命家和中央领导同志。受中央委托,薄一波、刘澜涛、胡乔木、朱学范、康克清、杨成武等领导同志出席了纪念大会,彭真、邓颖超、聂荣臻、刘澜涛、朱学范、杨得志等同志为纪念活动题了词。应邀参加纪念活动的还有任弼时同志的夫人陈宗英、王稼祥同志夫人朱仲丽和当年曾在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工作过的老同志叶子龙、刘长明、张清化、郭仁、慕丰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属邵华、赵力萍、任远远、董良羽、董良恽,战争年代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的老同志和平山籍的老干部傅崇碧、钟炳昌、易耀彩、肖锋、冯征、毛铎、臧伯平等同志。这一纪念活动,规格之高,场面之热烈,前所未有,大大提高了西柏坡纪念馆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旧貌换新颜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思想观念滞后和受种种条件的制约,西柏坡纪念馆的各项工作明显地落后了。基础设施破烂不堪,通讯落后,服务设施相当落后,人才大量流失,资金拮据。


1991年9月21日,江泽民总书记来到了西柏坡。总书记在参观纪念馆后挥笔题词,并勉励大家做好工作,无愧于老一辈革命家的教诲。


西柏坡纪念馆新的领导班子牢记着总书记的重托,通过分析形势、统一思想,西柏坡纪念馆很快拿出了3件东西:抓住机遇,走革命传统教育和旅游开发相结合路子的《指导思想》;争创一流的《工作要求》;展馆发展的《五年计划》。随即,全馆干部职工进行了学习讨论,着力抓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思想教育和发动工作,大大调动了全体职工的积极性。


1993年,是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河北省的大型纪念活动将在这里举行。为了搞好展览,馆领导走访了各地。


在短短的时间内,北到京津、南到福建,全国200多个单位成千上万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全馆上下拧成一股劲,夜以继日地投入了修改、复原两个展览,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战斗。


仅仅一年多的时间,西柏坡纪念馆就旧貌换新颜了:


——柏坡岭上,镌刻着邓小平题写的“西柏坡”三个大字的巍峨高耸的纪念碑和江泽民手书的“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题词碑文相辉映;大门景“托起太阳”,二门景“当代风采”,大型瓷砖雕画“柏坡颂”,反映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民英勇作战的雄伟壮观的群雕“气壮山河”,令人激动不已,难以忘怀。


——在中共中央旧址,复原了杨尚昆、彭真、廖承志旧居和西柏坡中央机关小学;纪念馆的辅助陈列室里,新增了3个展室,不仅丰富了展出的内容,而且充分运用了声光电等现代化展示手段,可以让人感受到三大战役的硝烟弥漫、炮声隆隆,听到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切教导。拍摄了电视专题片《历史不会忘记》一部;派出50多人到北京、太原、济南等地收集文物资料60多件。


——纪念馆硬件建设向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路子跨进一大步。用上了自来水,修建了冲水公厕,电力供应做到“双保险”,柏油路直通展区,电话可以直拨国内外。


昔日门前冷落车马稀的景象变成了今日车水马龙、门庭若市的景观,来这里参观学习的人由1991年的2万人次猛增到1994年的23万人次。旅游业迅速发展,收入也大大增加,职工生活也有了很大改善。


西柏坡纪念馆打了一个漂亮的总体翻身仗。来这里参观的老领导给予很高的评价:西柏坡纪念馆已经成为目前中国革命纪念馆中的佼佼者。


西柏坡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成绩面前,西柏坡人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万里长征迈开了第一步”。“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抓住机遇,认真谋划,才能把西柏坡建设得更加美好。


1994年8月,中共中央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纪念馆以中央的《纲要》为契机,研究制订了《西柏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规划》。这一《规划》引起了河北省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当年11月19日,省委主要领导带领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到西柏坡纪念馆现场办公,专门研究了西柏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问题,提出通过三五年的奋斗,努力把西柏坡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目标,并研究落实了基地建设急需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建设问题。到1998年底,景区内陆续建成了西柏坡石刻园、五位书记铜铸像、领袖风范雕塑园雕像重新创作、升国旗台、两次修改完善了陈列展览,还扩建了宾馆、餐厅。


1998—1999年,分别是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5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从1997年开始,纪念馆多次给省市领导汇报,调整爱国主义基地建设二期工程项目,包括多功能影视资料馆、纪念碑及环境区改造、文物保护碑记以及宾馆扩建等。为进一步适应发展的形势,完善基础设施,经过积极争取和汇报,1999年4月,石家庄市领导带领有关部门到西柏坡纪念馆现场办公,决定投资400万元,继1994年后第二次大规模地改造了纪念馆的水、电、路、通讯和环保等基础设施。


西柏坡彻底改变了以往的面貌,短短的10年时间内,成为了一个在全国知名度较高、教育功能齐全、陈列展览先进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精神家园

2001年是建党80周年,举国同庆,大江南北第一次掀起了红色旅游热潮。有着“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之美誉的西柏坡如何抓住这次机遇,做大西柏坡品牌,吸引更多、更广泛的各界观众来西柏坡,是摆在西柏坡人面前的历史重任。这一年,西柏坡与人民日报社举办了“新世纪,话传统”“西柏坡杯”有奖征文活动;与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煤矿文工团、中央电视台等联合组织了大型文艺演出;与上海一大纪念馆联合举办“追寻党的足迹”千里行活动;组织了“中国·西柏坡首届国际文化艺术节”。“六一”儿童节,组织了省会百名小学生举办“我心中的祖国”“五彩绘明天”等绘画比赛;教师节还组织了来自省会及西柏坡老区的500多名中小学师生在西柏坡举办了“大山深处恩师情,柏坡娃欢度教师节”活动。这些活动在中央、省、市各级媒体及网络媒体进行了大量宣传。这一年共接待全国各地170多家媒体的采访,进行了地毯式、不间断的全覆盖式宣传,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观众纷沓而至,共接待了社会各界观众60多万人次,日观众量最高一天达到2.5万人次,创下西柏坡纪念馆年观众量、日观众量人数新高。


2002年12月5至6日,胡锦涛总书记带领书记处的同志到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在这场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并在学习考察过程中提出指示,要求西柏坡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进行大规模的改陈建设,建设全国一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3年初,新一轮西柏坡改陈建设拉开了帷幕。在改陈工作中,馆里抽调精兵强将,统筹安排,组织成立了以主管领导牵头负责的工作小组。在改陈过程中,所有干部职工都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参与这项工作。


经过十几个月的艰辛努力,西柏坡改陈建设顺利完工。4月27日,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四大班子领导集体来到西柏坡审查了改新展览,对改陈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展览提出了修改意见。6月3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专程到我馆检查验收了陈列展览,并对改陈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6月20日,在纪念馆广场举行了隆重盛大的展览启新剪彩仪式,并举办了系列庆祝活动。纪念馆以新的面貌展现在观众面前,向党中央、省委、市委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2004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参观考察西柏坡陈列后称赞道:“全国几处在党的历史上有重大意义的革命遗址,如井冈山纪念馆、延安纪念馆、韶山纪念馆等,这里是搞得最好的。”


西柏坡纪念馆改陈建设取得的成就直接推动了全国革命纪念馆改陈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全国各地掀起了改陈高潮。2004年7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现场会在西柏坡召开,西柏坡纪念馆作了典型发言。在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提出了“中央一号”工程。随后,延安、井冈山、韶山全面改陈。


也是从这一年的6月开始,西柏坡纪念馆抓住建党83周年纪念日,在宣传上打了一组漂亮的组合拳,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西柏坡”热。根据中央和省委要求,与河北省委宣传部、石家庄市委宣传部联合策划推出《牢记“两个务必”永葆政治本色——西柏坡精神巡展》,受到社会各界好评。李长春、刘云山、贺国强等中央领导同志参观了展览。刘云山在参观后说,这个展览效果很好,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要组织好全国巡展,让展览流动起来。河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给予充分肯定。中央、北京及我省新闻媒体都进行了高密度的报道,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共播发新闻147篇条,北京媒体播发91篇条,河北省媒体播发235篇条,石家庄市媒体播发355篇条。18天共接待观众达25万人次。


随后的一年半里,西柏坡把巡回展推向全国,相继在上海、南京、长沙、张家港、广州、哈尔滨等地巡回展出,西柏坡的名字也随着巡回展传遍了大江南北。


西柏坡纪念馆在重点推出巡回展的同时,又精心打造了西柏坡精神演出团,积极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在传统讲解方式的基础上,创新采用了歌曲、舞蹈、短剧、快板、小品等宣教形式,有效提高了讲解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教育效果。在展览馆“半景画馆”定期为观众演出编排的有关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阶级革命家指挥三大战役的舞蹈;在“军委作战室”用说快板形式叙说指挥战役情况等。《焦点访谈》栏目以《别开生面的西柏坡》为题给予了充分报道。


西柏坡精神演出团没有在成绩面前沾沾自喜,而是在成功面前有了更高的追求。邀请著名剧作家周喜俊创作了情景歌舞《走进西柏坡》。3月12日,演出团在石家庄市人民会堂向省市领导作了首场汇报演出,省市领导给予了充分肯定。5月22日,邀请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组部、宣传部、文化、旅游部门参加的论证会,与会的专家一致认为,这是一部政治性很强,内容很精彩、很感人、很有震撼力的剧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等新闻媒体进行新闻报道。7月13日在影视厅为参加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会议的代表们举办了专场演出,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赞扬。


西柏坡现在已成为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有成千上万的观众到这里参观瞻仰,建馆以来共接待社会各界观众1900万人次,成功接待了胡锦涛、江泽民、曾庆红、李长春、吴官正、习近平、李鹏、回良玉、陈至立等中央领导同志,以及省部级以上领导200余人次;成功举办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30、40、50周年纪念活动、建党8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以及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庆“七·一”大型演出一系列大型活动60多次,人们驻足停留、思考、回望,这片土地经过西柏坡人不懈的努力,已成为大家心中不朽的精神家园。


回顾纪念馆30多年的发展历程,西柏坡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馆,发展成为今天教育内容丰富、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闻名全国的大馆,其中积淀了西柏坡纪念馆全馆人员的心血、汗水与喜悦。


2008年1月3日,纪念馆制定了“今年迈大步,三年大变样,五年全面达标”的发展战略。特别是今年,西柏坡纪念馆抓住了免费开放、中共中央进驻60周年、国家一级博物馆评审等发展机遇,步入了纪念馆发展史上的又一次快车道。


——2008年3月,西柏坡纪念馆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向社会免费开放。自3月22日免费开放至7月1日,共接待各界观众32万余人,景区内秩序井然,让观众真正享受到了免费开放这一道文化大餐,实现了免费开放的“软着陆”。


——以全国首次国家一级博物馆评选为契机,通过开展了大规模文物征集活动,征集到馆藏文物200多件,设立了科研部、实验室等,西柏坡成功入选国家一级博物馆。


——大规模升级改造景区。完成了展览馆至中共中央旧址步游路、中共中央旧址滑坡治理、馆区主路改造等工程、西柏坡廉政教育展馆项目土建工程基本完工和相继竣工。


——围绕纪念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60周年和“五一口号”发布60周年,举办了《风雨同舟,继往开来》展览、中共中央进驻西柏坡60周年全国书画展,与石家庄日报社联合举办了西柏坡知识竞赛、抗震等一系列纪念活动。


……


西柏坡人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正尽情挥洒自己的豪情与梦想,演绎着一曲新的“春天的故事”,我们有理由相信,西柏坡的未来不是梦。


注:本文选自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出版《石家庄改革开放三十年忆述》一书。作者系西柏坡纪念馆工作人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来源:石家庄城市印记作者:王彦红 康彦新 史进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