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城市印记·砥砺奋进(十三)
亲历石家庄市动物园的迁建
石家庄政协 时间:2020-04-24 浏览量:
城市动物园是一座城市观赏、休闲、娱乐与科普的重要场所,动物园的规模和建设水平对城市的形象和品位有着直接影响。石家庄市动物园始建于1954年,其位置位于今石家庄市儿童活动中心,1983年迁至中山西路726号,属于以笼养为主要展出形式的动物园,后逐渐发展成为河北省面积最大、饲养繁殖动物种类最多的集观赏、娱乐、动物移地保护、科普宣传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同时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专类园。全园饲养珍禽异兽180多个品种,近2000只(头)。至2003年,经过20年的建设和发展,基本上打破了原有的旧格局,园内树木参天、遮云蔽日、郁郁葱葱、鸟语花香、湖光旖旎,在为动物创造适宜的生态生存环境的同时,也为游人提供了诗情画意般的游览环境,成为省会市民节假日首选的出游地,曾达到年接待游人120万人次。进入21世纪后,随着城市发展、城市空间的扩延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动物园空间狭小、保护方式落后、形式枯燥、兽嘶鸟鸣噪音扰民与恶劣气味、交通拥挤等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与此同时,旧城改造和城市扩张也在不断挤占动物园的发展空间,身处闹市的动物园,使得动物生存环境恶化,其生存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矛盾愈加尖锐。因此,市政府决定择址建设新的动物园,新址位于鹿泉市(编者注:今鹿泉区)获鹿镇杜家庄村西北侧,地处太行山系的余脉与华北平原的交接地带,属低山丘陵区,东距石家庄城区中心17.5公里。
一论证与选址
从1999年开始,市园林局对动物园搬迁做了大量前期调研工作。2002年7月动物园迁建工程项目开始进行论证、考察、选址、环评等初期工作,2003年11月召开专家论证会,12月31日由市发改委批准立项,不久成立了筹备办公室,我被任命为办公室主任。筹建初期,工作条件相当简陋,但我们不辞劳苦,每天奔波几十公里,协调各种关系。面对一次次的征地纠纷及遗留问题,摆事实,讲道理,克服各种困难,至 2004年,完成了新址的地界测绘,各辖村的土地承包,地上附着物评估、迁坟、个体养殖户的赔偿、规划用地内原有单位的拆迁,地质勘探,初设评审,围墙砌建等前期准备工作。2005年1月完成了搬迁工程初步设计批复,确定项目概算总31290.17万元(不含土地补偿款)。2005年4月1日施工单位进点,5月中旬正式开工建设。
新址规划占地4000亩,建成区面积2800亩,其中绿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6%。遵循“以动物为中心,以人为本”原则,依托“自然、生态、景观”设计主线,着力改善动物福利,倾力打造旗舰兽舍,努力挖掘潜在功能,全力提升的文化品位,竭力突现北方靓点,从而使动物园在彰显其独特个性的同时,永葆其迷人的魅力。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以“保证质量,争创一流”的决心,争取建设让市民满意,让政府放心的工程。石家庄市项目建设管理中心总工程师张计兵同志,为创一流精品,千方百计协调好各施工单位的关系,对出现或可能出现的质量隐患,绝不迁就。不论是工程所用建筑材料、还是设备都认真考察,调研市场,货比三家,择优选用。他不顾年事已高,身患疾病,经常拔掉针头就出现在工地上。不用扬鞭自奋蹄,衣带渐宽终不悔。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对他最真实的写照。
作为2005年市政府向市民承诺的20件实事之一,动物园的建设者们深知肩上的责任与使命。历经重重困难的纷扰,披荆斩棘,攻坚克难,终于在当年的国庆节实现了简易开放,同时我被任命为动物园园长。
二 搬迁与开园
根据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的要求以及园林局党政工作会议精神,我园定于2006年“五一”前全部搬迁至新园。
搬迁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动物搬迁。动物搬迁远远不同于普通居民和单位搬家。普通搬家的对象是静止的物品,而我们所要面对的是一些强大、凶猛、剽悍、神经质的性格迥异的生命,有重达四、五吨的亚洲象;有身高四五米的长颈鹿;有老虎、狮子、金钱豹等猛兽还有一些珍稀动物,一共有185种1456头(只),其中包括上吕饲养场动物49种583头(只)。上级要求这些动物要在4月底前要全部迁入新居,搬迁难度可想而知。为此,我们制作了笼箱181个;动用130加长车5部、大型平板车1部﹑12吨吊车2部、25吨吊车2部、叉车2辆﹑应急保障车2部共计500余台次;准备了扣网10个、钢管4根、小平板车2辆、中号锁600把、大号锁60把、(8#、12#)铁丝各二盘、钳子6把、扳手6把;应急器械及药品有麻醉枪﹑吹管、扣网、安定、麻醉剂和相应治疗药品等;通信工具对讲机30部,共有出动150人2000余人次参与了动物搬迁。为了搞好搬迁,全体职工夜不能寐,寝食难安,凭着扎实的知识积累和超强的业务技能,攻克了一个个难题,突破了一道道难关,成功地完成了近200多种2000余只动物的搬迁,书写了动物搬迁史上辉煌的一页。
完成动物搬迁工作后,又进行了紧张的开园前的准备工作。这项工作可谓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一边是千军万马搞建设,工地上每天约有500辆车上万人穿梭往来,一边是紧锣密鼓做准备,哪项都不能耽误。为了营造浓郁的节日氛围,我们在3月中旬完成了摆花方案和大门口等重点部位摆花造型设计工作,4月28日前完成全部摆花任务。开园这天,30万盆鲜花万紫千红,为新动物园的开放平添了靓丽的节日色彩。为了保障动物和游客安全,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在4月初组建了一支100余人的治安保卫队伍,为游客节日安全游园提供了有力保障。
正是因为工程建设中有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我们才能以仅仅八个月的时间,将一个动物展出方式、参观方式全新的动物园展现给全市人民,书写了全国动物园建园史上的奇迹!
三新园与新貌
新建的动物园园区设计顺应了地形变化,而呈随高就低布局建筑,从而使建筑与环境融合为一体。园区根据地形分为门区、火烈鸟区、科普馆、湿地禽鸟动物区、办公区、场馆区、猴山、中心服务区、儿童动物园区、鸟语林区、高山动物区、猛禽动物区、亚洲动物区、非洲动物区、澳洲动物区、狮虎谷、田园风光区、登山健身区等18个功能区。场馆区主要有长颈鹿馆、大象馆、两栖爬行馆、水生馆、熊猫馆、猴馆、猩猩馆、山魈馆、狒狒馆9大展馆;谷地景观区中沟、谷的自然风光形成本园的一大特色,特别是“两谷一沟”的独特展示方式更成为新园的一大亮点;台地景观区利用现有山坡和台地,因地就势,营造出了亚洲、非洲、澳洲、高山等野生动物原生态的栖息情境。新园共饲养展出火烈鸟、金丝猴、东北虎、亚洲象、长颈鹿、黑猩猩、袋鼠、海豹、食火鸡、白虎、跳羚、豺等300多种4000余头(只)国内外珍禽名兽,其中犀牛、非洲象、白虎、火烈鸟、角马、欧洲盘羊、食火鸡、巨嘴鸟、亚马逊鹦鹉等70多个品种2000余只动物属首次引进。
同时,新动物园采用了国际先进的视觉上的无障碍和视角上的变化这种介于城市动物园与野生动物园之间的全新观赏方式,基本上了实现无障碍观赏。在展出方式上摒弃了旧园钢筋、水泥、铁网铸成的全封闭笼养的旧模式,动物展出全部实现了展出方式上的革命,即大种群、大散养、无遮挡,这也是我们提高动物福利最明显的标志,同时也是对动物进行人性化、亲和管理的努力所在。
动物园迎宾广场南侧是停车场,占地近35000多平方米,设有600个泊车位,除开辟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车区外,还专设了公共汽车停车场和电瓶游览车停靠站,既为市民出行提供了方便,也为游客园内观光游览带来了便捷。进入大门后,就是火烈鸟馆,有鹅卵石、沙石和红色溪流,形成了一种适合火烈鸟生存的模拟热带气候的温室环境。后面是动物园的湿地禽鸟区,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共饲养展出蓑羽鹤、戴冕鹤、丹顶鹤等6个品种近百只湿地禽鸟。再往里,就是由一道4公里长的冲沟形成的天然的冲沟景观区,架有2座小桥,有鸳鸯、雁鸭、天鹅等水禽,湖边亲水构成全园最具灵性的视觉焦点。紧邻冲沟景观区的是动物场馆展示区,主要有猩猩馆、狐猴馆、珍猴馆、大象馆、长颈鹿馆、水生动物馆、两栖爬虫馆等构成。其中黑帽悬猴,是世界上尾巴最能卷曲的猴子,主要生活在巴西、委内瑞拉等南美国家,目前世界仅存数千只,属于濒危野生动物,已经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尤其令欣喜的是2006年10月份刚刚入住狐猴馆不久的狐猴家族,在2008年4月份3只狐猴同时产崽,还有几位狐猴妈妈也是有孕在身,无论在时间上、还是数量上,在国内动物园均属首次。其后为天鹅湖景区,面积约70亩,其观赏空间主要是沿游览路线分布,湖内共有天鹅、大雁等各种水鸟1100多只,其中天鹅130只。天鹅湖景区后面为狮虎谷和熊谷,为动物园最具特色的景点。其中,狮虎谷位于动物园最南端,占地达12000余平方米,这里主要饲养展出的是狮、虎、豺、狼、豹等凶猛的肉食动物,如东北虎、非洲狮、白虎、美洲虎、豺、狼、三色犬(非洲猎狗)等大中型猛兽,其中白虎、三色犬为动物园首次引进的新品种;熊谷位于天鹅湖西侧,饲养着各种各样的熊类,包括北极熊、黑熊、棕熊、马来熊、白熊等形态各异、憨态可掬的熊宝宝们,它们在熊谷里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熊谷的参观方式为俯视,游客站在熊的屋顶上即可清楚地看到她们活动的情景。
四续建与完善
由于新动物园开园时间紧、工期短、许多设计不甚完善,远远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为此,自2007年起,我们又对动物园工程建设进行了续建与完善,开始了补充完善项目。该项目投资总概算15180.96万元,工期为3年,其中2007年概算4500.98万元,2008年概算6513.05万元,2009年概算4163.93万元。
首先,是对景观工程进行建设和完善。该动物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备改善生态、美化园区、游览观赏、休憩娱乐和开展生物科学教育、开展环保教育和动物保护等功能,拥有良好的园林环境和较完善的绿化设施,对提高动物生活质量和改善动物园生态环境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这项工程包括:绿化工程。其中山体绿化工程主要是结合原生植被生长环境,采取苗木种植、草籽播撒的方式,增加新品种,完善林地层次结构,形成高低错落的树木空间结构。园区绿化工程主要是对广场、道路两侧、动物馆舍四周以及因动物搬迁、工程施工而遭破坏的林地、树木、草坪等进行丰富或修补绿化,以使整个园区的绿化系统更加完备;护坡工程。该工程以生态防护为主、生态防护与结构防护并举的原则。结合地形、地质、水文、路基填挖高度等情况,防护结构形式采用方格护坡、护面墙、加筋土挡墙等结构形式;栈道工程。该工程铺设总长度约2200米的栈道建设能形成游园环路,为游人观赏动物提供便利;增设宣传标牌。为切合游客在游玩过程中的需求,将宣传标牌按种类布置于兽舍、广场、道路、林地等功能地段;景石工程。以石材或仿石材布置成自然露岩景观的造景手法,通过简单的形式,体现较深的意境,达到“寸石生情”的艺术效果;雕塑工程。使作为点缀园景的雕塑作品,是在限定的时空环境中有序地组合,呈现出艺术性、文学性、主题性,通过美化空间环境,满足了人的心理美感需求。
其次,动物兽舍丰容工程。动物兽舍丰容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兽舍丰容,增加动物日常生活的复杂性,来促进动物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从而改善、提高动物的生活质量,使动物能够适应圈养环境,能够在圈养环境中生长发育、繁衍后代,能够在圈养环境中展示它们应有的行为,向游客和研究人员展现真实的野生动物。该项目主要包括食物丰富、行为丰富和环境丰富三个方面。重点改善动物生活的物理环境,根据动物种类、习性的不同以及对环境因素需求的不同进行合理的配置,在改善和提高地表铺垫物、兽舍绿化、温度和湿度控制、光照、栖架、水等环境因素上进行规划设计。通过动物兽舍丰容改善动物生活物理环境的同时,还将适当考虑增加一定的动物训练设施,以满足野生动物从自然栖息地到人工饲养环境下将要开展的训练要求。
第三,动物新场馆扩建工程。为适应园区规模扩大、动物数量增多形势,更大作用地发挥动物园在科普教育、研究、繁殖保护等方面的职能,在新动物园一期建设的动物场馆已不能满足其自身发展的需要情况下,我们决定进行新场馆扩建工程。该项目遵循现代园区发展规律,结合园区实际要求,借鉴国内外大型动物园先进的建园理念,充分体现节约建园的原则,新建雉鸡园、鸣禽苑等部分动物笼舍,海洋表演馆、大象表演场等表演场馆,以及动物繁殖保护研究基地等相关功能工程。
第四,新建游艺设施工程。该工程遵循“寓教于乐、集中规划、协调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尽力满足人们对游乐休闲生活多样化的需求,为游人提供一个“回归天然家园、追求动感游乐”的游艺区。其建设总占地约100000平方米,项目设立突出新而奇和互动性、参与性的特色,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集游乐、健身、益智、教育为一体的游乐活动,让游客真正体验愉悦与欢乐。如在儿童动物园内增设观瞻性、互动性较强的娱乐项目;如利用天鹅湖南岸的有利地势,增设竹桶吊桥、软绳攀缘等趣味性、刺激性、冒险性项目。
第五,避护站建设工程。该项目主要是为了解决动物园基础设施不完善、遮蔽设施欠缺、广场及绿色植被种植面积较少等问题。新建设的遮蔽设施以各景区为单元布置,以合其体宜、以人为本、经济实用、新颖独特、因地制宜为原则,在电瓶车始发站等33个地点结合环境现状以花架、亭、廊、棚体现,选用木、石、藤、钢、阳光板、张拉膜等材料建造。与此同时,还进行了环山道路、循环水渠、园路排水沟、大门区完善、水源工程、后勤工作用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通过对这些部位进行补充完善、改造创新,使之更多的承载动物园文化内涵,代表更现代的发展方向。另外,还进行了闭路监控系统、周界报警系统、电子巡更系统、应急报警系统等建设。
第六,商业网点建设工程。为满足游人的必要需求为目标,该项目以朴实、简洁、经济的原则为主线,以体现动物特色,突出建筑特征为辅线,采用集中布局、点线结合的形式,使得商业设施既能满足功能特性,又符合动物园特定环境要求,使商业网点的形式更加贴近自然,并与整体环境相协调。
续建和完善后的动物园的建成从根本上改善了野生动物保护、科学研究及繁殖的条件,为市民提供了更直观地了解动植物进化、演化知识和科普教育的场所,真正发挥了动物园自我保护、公共教育、科学研究和娱乐的四大功能,为久居闹市区的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旅游、休憩、度假的好去处。自2006年5月1日开园以来,我们先后接待了各行业人士及全国30多家兄弟动物园的参观和指导,年接待游客30余万人,得到了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我们相信,新动物园这张省会城市名片一定会以更加亮丽的风姿迎接八方游客的到来。
注:本文选自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出版《石家庄改革开放三十年忆述》一书,作者曾任动物园筹备办公室主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