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兵营“石门劳工教习所“概况
石家庄政协 时间:2020-09-25 浏览量: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曾设立过一所“石门劳工教习所“,位于现在东马路南侧,也叫南兵营。
这个“所“是华北五大法西斯集中营之一,是个血腥镇压我抗日军民的人间地狱,也是一个进行反动奴化教育,策反我方被俘人员,为日特机关提供人员和往日本输送劳工的大本营。从一九四一年六月成立到一九四五年八月日军投降结束,四年间先后关押我冀晋四分区、冀中区、冀西区、冀南区等地被捕、被俘人员及一部分国民党军政人员等约四万余人。其中受严刑折磨而死者两万多人。
一、石门劳工教习所产生发展的背景
“石门劳工教习所“以前称为“俘虏收容所“,专为日特机关、部队及日伪其他部门训练、提供特务、汉好。其方针是∶利用为主,软硬兼施。在日常生活上与日军士兵同等待遇。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为支持太平洋战争,把华北变成“大东亚圣战的兵站基地“,日军加强了对华北的统治并加紧搜刮人力、物力。根据。这种需要,遂改“俘虏收容所“为“芳工教习所,后又改为“劳工训练所“,把在大扫荡中捕、俘的我方人员,大批地送往日本和东北各地。大批抓捕和输送劳工,日军并不直接出面,而是由汪精卫伪政权在华北的大汉奸头子王辑唐出面,以“华北政务委员会“各义与日本签订了输送十万劳工的协定,并建立了专门机构“华北劳工协会“。公开宣传为建设“大东亚共荣圈“而“招募“劳工。在北平、天津、塘沽、山海关、石门市成立了分会,在太原、石门、济南、青岛、塘沽成立了五个“劳工训练所',从而使抓捕劳工“合法化、公开化“。
石门南兵营先后一共向日本输送了劳工两万多名。
二、“石门劳工教习所“组织机构
石门劳工教习所于一九四一年六月至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其组织机构的变化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一九四一年六月至一九四二年五月为初建阶段。这时的南兵营实际上是“俘虏收容所“。它直属日军二师团(也叫桑木崇明师团,后归饭沼师团)领导。所长由一○师团的通讯团长依东大佐兼任,还有石门日军司令部特务参谋波多野为常驻主任,负责掌握处理被俘人员的一切事务。
①所内日军的组织情况及成员∶所长依东大佐,六十多岁(一九四四年病死于石市),曾多次担任特务机关长,是个老奸臣捕的“中国通“,操一口流利的汉语,所内一切较大的事情,均需他批准。所长下设主任一人,由日本特务担任,主要是研究被俘人员的思想动态,自首者的真假和我方军政情报。主任办公室设曹长一人,翻译一人,专门掌握被俘人员中的党、政、军干部的处理。此外,还设有三个室∶情报室,设军曹、伍长、翻译各一人,专在被俘人员中搜集我方军、政、经济、文化以及山区根据地的情报;警卫室,设军曹、伍长备一人;医务室,医生三人。
②被俘人员的“组织“。设干部班∶有总班长,负责清点人数,报表,点名,派苦工,接收新俘及编队。下又设一班五课。
③持训班∶一九四二年春,我方被俘人员人所渐多,特别是高级干部,引起敌人重视。如在清苑县一次战斗中,俘了二百多人,其中有冀中十分区司令员朱占魁,冀中供给部政委王文波,冀南二分区专员傅充吕。再加之敌人积极准备“五一“大扫荡,急需策反干部,因而,组成了特别训练班。负责人清水是日军华北派遣军最高指挥部的大佐参谋。另有宋上中佐,也是特务参谋。还有翻译金村(朝鲜人)、宋岗等。训练内容主要是读反动书籍,写反动材料。每期约三十人,训练三个月。在生活上吃的和日本兵一样,穿便衣,经常由日本人领着看电影,下饭馆,嫖妓女等等。结业后,由特务机关分配到各县去作特务工作。其中极少人因身体弱而被释放回家。特训班共办了四期,约有一百二十余人受训。
(二)一九四二年五月至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为第二阶段。
一九四二年“五一“大扫荡中,我方被俘军、政人员很多,连同其他被抓人员竟达六千余人。敌人在政策上改为“以劳工为主,利用被俘人员为辅“。一方面还要训练一批被俘干部,为其利用,以配合进攻山区根据地。但主要的力量放在搜捕劳工上。首先是在“教习所“的组织机构上进行了扩大,除继续组织“特训班“外,将原来的“课“改为“科“,以管教更多的“俘虏“。
①劳工教习所除原来机构外,又增加了一些日本特务,如河野、鲁天、饭田,都是日军司令部派遣的特务分子。
②干部班,除设总班长外,扩大到百余人,除配备各种工作人员外,还增设劳工队长,训练劳工队。
③处理科∶利用了我冀南二分区专员傅充吕为科长,负责挑选劳工,处理老弱残病、亡故人员等。
④审讯科∶科长李实,管理“俘虏“登记、编号,搜集被俘人员的情况,搞军事、政治情报资料。
⑤教育科∶科长张振和(原为我军连长),对“俘虏“人员进行教育,讲规定等。
⑥管理科。
⑦医务室。
⑧警卫班,约一百余人。
⑨保卫班,监视管理“俘虏“的行动。
⑩兴亚队,由临时挑选的人员组成,是在敌人扫荡根据地之前,组织起来先行训练,初为一百余人,后为二百余人。
(三)一九四三年十二月至一九四五年八月,为第三个阶段。一九四三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六日,“华北劳工协会“派员来石,在中山路东头铁路公寓内召开了“石门劳工训练所“筹备会,正定道道尹杨缵臣、三九二六部队日军依东大佐、翻译宋岗、原南兵营住所日军队长奥膝、香山、增田、岛之助以及张子元等大约十五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决定∶成立石门劳工训练所,所长由杨缵臣担任(名誉职)。第二任所长为韩亚援,日本人奥滕以“参与“的官衔参加领导,副所长张子元。
一九四四年一月一日,在南兵营内开了劳工训练所成立大会。四月即送了一批劳工三百多人,由青岛出国去日本。驻华北日军将华北五个劳工训练所分为两个组。太原、石门、塘沽为一个组,出国劳工集中到塘沽,然后送往日本。济南、青岛为一组,由青岛上船出国。但石门劳工训练所有时也将人送往青岛去。这时期所里的任务是集中各种力量,挑选青壮年,编成劳工大队,经过短期训练后送出去。而对俘虏的自首悔过、审查、利用等则不大注意了。特别是敌人进攻洛阳之后,为了巩固华北后方,曾成立了一支代号为一四一七的搜剿部队,他们把搜捕的人员都送往南兵营,南兵营大有人满之患,所以对被捕人员难以仔细审查,主要是从中挑芳工,一批一批地送出去了事。
这一时期设立了两个训练部,其人员和任务是∶∶
第一训练部,部长由张子元兼任。主要掌握人事变动、督促各科工作。下辖干部班、处理科、审讯科、教育科、管理科、医务科、普通科和警卫班。
第二训练部,部长由傅充吕担任。任务是编训劳工,训练劳工干甜。下设教宫和若干班科。如∶中等科,由挑选的被俘干部组成,经过训练后配备到劳工队去担任大、中、小队长和文书、会计等。再如妇女班,都是被俘的女干部,下设缝纫、理发等小班。第二训练部的被俘人员,生活较好点,人数少,不出苦工。技艺科的技工较多,比较随便些。劳工大队是准备出国的。
出国劳工另有编制,每次出国一个大队,三至五百人。下设中队,中队下设若干个小队和班。每中队为一百余人。设有大队长、队副、会计、医生、司号员,每次出国都举行所谓“毕业典礼“,由所长讲话等。
三、日军的野蛮暴行和俘虏的苦难生活
(一)新俘入所后,经常挨日本人的打。几天吃不上饭,喝不上水。被打伤致死的、喝脏水病死的,不计其数。吃不饱饭、有病也得做苦工。走路跟不上队的挨打,做工无力的挨打,干活慢了挨打,稍微触犯“守则“也得挨打。重者关地下禁闭室,下去几天不给吃喝,再就是斩首示众,将人头悬于电线杆上。
(二)以注射石碳酸水杀人,也是常有的事。新送来的“俘虎“有传染病或经医生检查不能当劳工者,就以石碳酸注射致死。一次从邯郸送到南兵营二百个被俘人员,刚进门后,就注射死了三十余人。一九四四年邯郸送来二十多个有病的人,只医生一句话就全以石碳酸注射而死。“病院“(也叫“病栋“)的情景更为凄惨,轻症不准入“院“。当时所内劳工中,有病疾、黄瘟、回归热等几种传染病流行,每天要倒下好几十人。这些人因病重,人院后已经动不得,但却都是在几尺厚的石灰上睡卧,吃喝不上,屋内拉尿。病员死后,都把衣服脱掉,进行所谓的消毒后,赤身抬至死尸房。每天尸体成垛,多时竟达到四、五十人。死尸均被拉到田野埋在一个坑内。被俘人员抬死难者时,眼看惨景,无不伤心流泪。据张子元讲∶一九四四年一年统计,即有四千多人这样“病死“。驻所日军士兵,每逢星期日酒后,常到技艺班打人,到妇女班侮辱妇女。
(三)监戒和滥杀。许多人住在一个大席棚内,大小便必须报告日本兵或警卫班人员。稍不注意,随时会遭到毒打,夜间不准外出,大小便常拉在裤子里,因而得病者很多。围墙四角上都有岗楼,内外戒备森严,墙上密布电网,住房附近设有“治安警卫员“数十人,日夜轮流站岗。中间还挖了深沟,修了电网,割断一、二两个训练部的联系。
被俘人员由于受不了种种苦刑和惨痛的压迫,不断地组织起来,越过电网逃跑,逃不脱者,即被枪杀、砍头示众。一九四一年曾发生过五、六次暴动,有部分人逃走。以后控制、监戒更严。一九四四年三月、六月及八月连续发生过三次大的暴动,均未成功。共计有五十余人被惨杀。被押送出国的“劳工“途中跳车逃跑也时有发生。
四、“六月特支“在南兵营的活动
党在南兵营的秘密工作,是通过两条途径∶一是党派遣的情报工作人员打进了所部,参与日伪对该所的领导,如张子元等人。二是我方被俘党员干部组织起来,领导劳工人员对敌开展斗争。当时南兵营内的斗争情况是比较复杂的。公开的敌人是日、伪军、持务、汉奸。此外,还有同国民党顽军的斗争。我方人员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在与外面党的领导相隔绝的情况下灵活机动地进行斗争。
南兵营内的上层工作,以张子元、王润丰、张振和为骨干,其主要任务是营救我方党、政、军干部,尤其是中、高级领导干部。在这方面,他们运用各种办法,营救了一批干部。同时,他们还把日军、特务的重大阴谋活动等情报随时向党汇报。而对那些真正的投敌叛变分子,则予以打击、惩处。在对国民党投敌人员的处理和斗争上,搞得也较好。原国民党杂牌军冀中剿共旅旅长李佩玉为首的两千多人,一九四四年四月上旬被日军抓获后,全被送进了南兵营。李佩王及其参谋长刘××,一贯反共反人民,于是我方特工人员借日军特务头子之手,对这两个头目处死。再如一九四四年五、六月间,日军从洛阳俘了国民党十四军、十五军等正规军队一万三千余人。日军将其中营级以上的一千九百多人送到南兵营,其中有两个旅长,经常同我方被俘人员闹矛盾,韭向日特告密。于是我敌工人员就设法让日本人将他们送往南京“和平建国军军校“去了。我敌工人员还尽力改善被俘人员的生活、卫生条件,尽力减少人员的死亡等等。
南兵营还存在过党的“六月特支“、“七月特支“以及“特别同情小组“的活动。尽管当叶咬有与党组织取得联系,但这部分同志制定了正确的对敌斗争策略,营救和保护了一部分革命力量,团结和教育了一大批劳工,发挥了党的战斗作用。
关于“六月特支“的建立和活动概况E一九四二年“五一“大扫荡中,我冀南五地委书记王泊生同志,在街水和深县边界不幸被俘,被关进了南兵营。他始终没有暴露自己的身分,在过去的一批老部下如已在所内任处理科长的傅充吕等人的掩护下,敌人始终没有发现他的身分。王泊生同志很快在被俘人员中与徐学俊(主一夫人史含光(史子荣)等人取得了联系。此时徐、史二人均已担任了干部总班的正副班长。有了便利条件,就串联了邱伟、刘文秀、宁心立、李西亭、徐梦纯、王春岭(黎亚)等成立了党的“同情小组“。规定了小组的任务是∶①已暴露身分的要伪装积极争取敌人信任,以掩护未暴露的同志,②组织力量打击坏分子的破坏活动,③设法改善被俘人员的生活,④在普通班未暴露身分的,争取早回部队,⑤到煤矿去的人,待机组织逃跑。六月又由主泊生、宁心立(原四专署秘书主任)和史含光三人成立了党的支部,取名“六月特文“。在此同时(一九四二年五月),抗大二分校第三团组织股长谷子珍(刘旺)、三团四大队指导员刘亚龙(张顺)等也被捕人狱转南兵营,他们也组织了一个临时党支部,谷子珍任书记,组委、宜委、小组长都分了工。他们提出∶①教育党员保持民族气节,应付敌人审讯,②联系群众,开展宣传,揭露敌人z③争取出所做工时,了解道路,准备逃跑,④爱护身体,关心病友。在他们的领导下,趁外出做苦工之机,个别同志跑出去了。他们知道有王泊生的“特支“存在后,立即联系,决定合并统称“六月特支“。王泊生主要负责,谷子珍、刘亚龙协助工作。在玉、谷二人出所东去本溪后,“特支“移交给了抗三团特派干事赵秉均(王凤)负责。这个时期,党支部是不发展党员的,只在原党员内没有叛变自首的同志中吸收入支部参加活动,前后总计发展到了百余人。七月初,抗三团宣传股长李振军(马良)、政治主任教员朱韬(李满贵)在河北安平被俘后,组织了党的秘密政治保证组。人所后,即把原“六月特支“留下的人,又合并成立了“七月特支“,朱、李二人分任支部组委和宣委。“七月特支“制定了“保存自己,团结应敌,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总方针。还制定了“对变节者的斗争打击,对动摇者的稳定争取,对消极者则团结教育,对积极者巩固发展“等具体政策。“七月特支“一直没有与外部党组织取得联系,在内部一直是单线领导,个别发展过党员但不开会不举行任何仪式。研究问题采取短时间碰头方法,或上西兵营出工后在工地碰头,布置任务沟通情况。八月二十四日,“七月特支“主要负责人李、朱等去东北阜新新邱煤矿,所内支部工作移交给了支委石岩同志。石岩,离所后又交给了劳工教习所处理科长邱伟负责。据李振军、朱韬讲,“特支“在所内的秘密活动,从一九四二年六、七月起到一九四三年底是“最红的时期“。党员人数陆续发展了百人以上。在西兵营工地上,他们争取了几个日本新兵。新兵中有刚穿上军服的工人、农民、学生。几个工人出身的日本兵有意让他们休息,进行活动,给水喝。所以一个时期都愿出劳工,在工地有了较大的自由。正是这样,在朱韬得了“回归热“传染病时,居然能搞到十分缺少的德国“六〇六“针剂,并在医生的帮助下偷偷注射,把朱韬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当李振军、朱韬被送到东北阜新新邱矿上领导暴动失败后。被关在宪兵队的特别监狱内时,曾经得到过“高德特支“的营救;后来了解到,这个“高德特支“就是由石门南兵营的“六月持支“的一个分支组成的。
到日本国去的劳工,分别派往福冈县,有的在北海道、长町、鹿儿岛、石仓、体润野、大阪等地。)九四三年,到日本去的劳工队三百余人,夺取了日本警卫人员的枪支,打死日本警察二十多人,而后上山打游击,不久都牺牲在日本。这次大暴动中,几个南兵营救习所的人被日军逮捕,在严刑拷打下,有人供出了所里的朝鲜人翻译金村,结果金村在石门桥东区北人字街寓所被抓捕时开枪自杀。还有二次大暴动,发生在一九四五年的四月间,石市西北大郭村飞机场的“特务队“八十余人,在杨玉盛、张玉柯二人的领导下,缴了日本宪兵的枪,并全部押送到了抗日根据地。此事事先与所部的张子元通了气,准备得充分。暴动之前,张子元先辞职,未受牵连。
五、日蒋合流,先遣军接收劳工训练所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投降。十六日胡宗南即电令侯如墉国民党杂牌军以二十四集团军先遣队名义,火速北上抢占石门。并同时电告侵华日军华北总部,让驻石日军给侯部先遣队以便利。侯部两千余人,即于八月二十八日抢先到达石门。驻石门日军加岛少佐亲往迎接。先遣军抢占石门的第十天,即以石门警备司令部各义命令南兵营的日军,释放扣押的国民党人员。南兵营劳工训练所的日本人饭田和训练二部的主任傅充吕,将所内两千多人交给先遣军。侯部的警备司令部将所内人员,编为两个营,号称一个团,由郭××任团长。饭田等日本人也被国民党遣送回国。南兵营至此结束。
(一九八四年八月二十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