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伦传略
石家庄政协 时间:2021-01-15 浏览量:
在秦始皇统一百越的事业中,曾出现了一位杰出的年轻将领。他不仅为建立多民族统一的第一个封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也为后来汉王朝统一全国、治理和开发岭南地区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就是被汉高帝封为南越王的赵佗。
赵佗(约公元前二三七年一公元前一三七年),真定(即正定。治所在今石家庄市郊区东故城一带)人。他的少年时代,正处在一个社会大动荡的时期。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六国的事业。为了建立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又开始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征战。公元前二一八年,派屠睢、赵佗等人率五十万大军分五路进攻“百越”。进攻南越的两路秦军,因不熟悉岭南的复杂地形,屡遭越人袭击,结果主将屠睢被杀,秦军三年未能越岭,给养发生危机。在此情况下,秦始皇令史禄凿灵渠,为秦军运送军需。同时令尉佗率军戍越。由于年轻的赵佗指挥有方,加之对越人以仁相待,使秦军终于占领了南越。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二一四年),在岭南设桂林、象、南海三郡,并徙五十万罪徒到岭南“与越杂处”。从此,东至海,南至北向户,皆归入秦朝版图。时年,赵佗被任为南海郡龙川县令。
秦始皇死后,胡亥继位为秦二世,因赵高专权,加上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压迫,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公元前二〇九年,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各地军阀趁机割据,出现群雄混战局面。在这重大历史变革时刻,南海尉任嚣年迈病重,自知难当重任,便授政赵佗。临死前对赵佗说∶“如今中原混战,久日难平,暴秦无道,天下共诛,只恐乱兵人越,扰害我民。你应派兵切断各处道路,治理好南越”。任嚣死后,赵佗遵其嘱,传檄各关隘“急绝道,聚兵自守。”秦亡后,他又果断的出兵击并了象和桂林二郡,统一了南越,以番禺(今广州市)为都,建立南越王国,自立为南越武王。他的这一行动,在当时起到了避免南越分裂的作用,也避免了中原战争对岭南的破坏。对开发岭南发展经济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秦初的岭南,散居着许多越人部落,故称“百越之地”。因交通闭塞,加之各部落间“好相攻击”,经济、文化十分落后,有些越人还“裸以为饰,”“断发文身,披草莽而邑。”赵佗统一南越后,首先采取“和揖百越”的政策,令入越的官兵、汉民尊重越人。他还自称“蛮夷大长老”,饰越服,结发头顶,表示汉越一家。同时,他大胆起用少数民族中的杰出人物,拜他们为将相,广泛招贤纳谏。他还首倡汉越通婚,带头让自己的女儿与越人连姻。越人吕嘉拜相后,“男尽尚王女,女尽嫁王子。”从而开创了汉族与各少数民族自然融合,亲如一家的局面。
在此基础上,赵佗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岭南的经济。同时,他很注意用中原先进的文化和封建伦理教育越人。主张“以诗书而化国俗”,令越人赡养老弱、废止群婚。他还用行政法令推行汉语汉字,教越人“习汉字,学礼仪”,从而使“蛮夷渐见礼化”。
赵佗的政绩,得到了汉高帝刘邦的高度评价。公元前一九六年(汉高帝十一年),高帝亲笔写下诏书,赞扬赵佗“居南方长治之,甚有文理,中县人(中原移民一作者注)以故不耗减。越人相攻击之俗益止,俱赖其力”。派大夫陆贾携诏赴番禺,立赵佗为南越王。
赵佗听陆贾讲述了国家的形势和高帝诛暴秦、灭项羽、治国安邦的业绩,看罢皇帝亲诏,当即接受赐封,表示愿奉汉称臣,报孝国家。从此,南越与中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日益密切,使岭南经济迅速发展。
不久,高帝病逝,吕后篡权,采取了歧视和压迫少数民族的政策,下诏“毋予蛮夷外粤金铁田器”;“马牛羊即予,予牡,毋予牝。”对此,赵佗分别派内史、中尉、御史三次上书,陈述利害,请吕后收回成命。但骄横的吕后不仅对赵佗的奏折根本不理,反将投书者无理扣押。在此情况下,赵佗于公元前一八三年(高后五年)愤然宣布独立,自尊为南越武帝。并发兵攻长沙边邑,以示抗议。
吕后死,周勃等人平息了诸吕叛乱,迎立代王刘恒为帝,史称孝文帝。文帝采纳陆贾等人的建议,纠正了吕后的错误政策,下诏为赵佗扩建先人坟茔(在今我市郊区赵陵铺附近),厚赏赵佗家乡的亲朋。公元前一七九年(文帝元年)文帝效仿其父刘邦之策,写了《赐尉佗书》,遣陆贾再下番禺,安抚南越。文帝在信中诚恳地向赵佗致歉,陈述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灾难。表示“愿与王分弃前患,终今以来,通使如故。”请赵佗即刻罢兵。
文帝的雄怀大度,使赵佗很受感动,为了国家的统一,他立刻罢兵,去帝制黄屋,并慷慨挥笔,写了洋洋百言的《上文帝书)》,表达了对祖国和故乡忠诚、眷恋的赤子之心。
赵佗在治理南越过程中,积极传播中原先进的耕作方法和冶金、制陶技术,教越人使用耕牛和铁制农具。同时令官兵助民凿井,筑渠灌田。至今在广州市内还保存着那时开凿的“越王井”。
据一九八三年发现的第二代南越王赵胡(佗之孙)墓和广东、广西其他南越国古遗址中出土的大量文物证明,赵佗不仅把冶铁、制陶、冶铜、纺织等技术带入南越,而且在许多方面还有所发展、创新。赵佗还很注意利用沿海优势,发展造船业和海洋捕捞业。据《越南志》载∶赵佗在位时,南越所造大舟可容三千人,说明当时造船业已达到相当发达的地步。从赵佗每年进献给汉廷的海产品看,当时南越的海洋捕捞手段已相当先进,能捞取许多珍贵的海底珊瑚和珍珠贝。从赵胡墓出土的一个银制药匣子分析,南越国的航海船只有可能已经到达非洲东岸,如果这是事实,那么,过去关于汉代海上航行最远到达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的记录就将被推翻;关于海上丝绸之路开拓年代的记录也将大大提前。
赵佗作为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爱国将领和政治家,从秦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二一八年)入越,至汉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一三七年)病逝,处越八十一年,先后经历了秦、汉两个王朝的八个帝后的统治,为开发岭南、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作出了下朽贡献,为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汉族与岭南少数民族的交往和融合尽了极大努力,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一九八四年八月六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