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罗历戎的第三军
石家庄政协 时间:2021-04-16 浏览量:
第三军由甘肃到石门
罗历戎是胡宗南的得意将领之一,一九四三年秋,他由第三十六军军长调任第三军军长。第三军担任甘肃定西至兰州一线防务,军部驻定西。所辖两个师,第七师驻定西附近,第十二师驻兰州。一九四五年八月上旬,第三军奉命率第七师移驻陕西韩城担任河防,并将驻陕的第三十二师拨归第三军建制,第十二师暂留兰州。行军途中,传来日军无条件投降消息,胡宗南改令罗历戎率第七、第三十二两个师火速赶赴石门(现石家庄)受降、与中共争夺胜利果实。当时,石门地区的伪军侯如墉部已改编为先遣军驻石门,以待罗军到来。
罗军欲取道潼关,经风陵渡过黄河,沿南同蒲、正太路而至石门。但此行并不一帆风顺。罗军渡河后到了山西运城,山西乃阎锡山所控制的王国,晋军不许罗军通过∶一个说是奉胡长官之命经晋去石,一个说没有阎长官命令谁也甬想从山西通过。互相争执不下,几至动武,最后协商各向其主请示。经胡、阎多次电讯往返一个多星期方告妥协∶阎锡山允许罗假道山西,但不得在山西境内停留。当时铁路交通尚未完全恢复,罗军连一辆汽车也没有,火车不通的地方,只好徒步行军,迟至十月才到达石门。
第三军的装备与实力
第三军是乙级军的编制,在陕、甘时装备很差,编制也不标准。到石门后以收缴日本侵略军的武器进行补充,增设了军炮兵营、骑兵团、汽车连、战车连、军通讯营和师团通讯连,有了手摇发报机和报话机,两个师也都增设了炮兵连、汽车排等。
由于石门为军事重镇,以后又陆续增加了装备。除山炮、汽车、战车仍然是日本侵略军遗留的一些旧货外,每个步兵连的武器均已按编制补足,并换发新中正式步枪。每个步兵班增配有捷克式轻机枪、60炮、枪弹筒,枪炮弹药及手榴弹都比较充实。军特务营还有火焰喷射器。换下来的旧中正式步枪、三八式步枪等,均分发给各县还乡团。各个还乡团得到这些旧武器,都向罗历戎表示誓死效忠党国。
第三军进驻石门后,即开始加强永久性防御工事,将日本侵略军遗留的两道封锁壕加深加宽,增设碉堡、卡哨,据点架设了电网。1946年又在封锁壕内筑起环市铁路,在市内修筑核心工事。苦心经营两年,自谓“铜墙铁壁”、“固若金汤”。
在兵力配备上,外围由栾城、赵县、宁晋、元氏、藁城、无极、安国、获鹿、新乐、正定、井陉等各县还乡团分守起来,侯如墉部在郊区邻近警戒,第七师师长李用章率师部驻正定,三十二师师长刘英为警备司令驻市内。两个师的主要兵力分布在平汉、正太两线以及飞机场。1946年又招募青年学生成立了一个青年营。
第三军的编制是“三三”制,每个步兵班编制为16人,一个步兵连的官兵为一百五六十人。但吃空名子的风气盛行,团、营、连长无不吃空名。士兵逃亡,没有一个连、营、团如实上报,逐级留空额,师、军亦然,虚数很大。一个连有空名少则十数名,多则二十余名。逃兵不断有,空额越来越多。总之官兵离心离德,土气低落,厌战、畏战情绪很浓,实际战斗力可以想象。
石门的缓和、紧张、解放
1946年的石门是比较平静的,没有与解放军主力发生较大的接触,但与解放区地方武装小的接触却此伏彼起,时有发生。铁路也时有局部破坏,往往是昼修夜扒。石门外围据点时遭解放区县大队、区小队袭击,不得安宁。因此、第三军两个师也不时抽调部分兵力外出扫荡,给还乡团壮胆。其实扫荡也常遭到反扫荡。如1947年春节前夕,第三十二师师长刘英命95团团长王孟湘率团直属部队和二、三两个营往正定以北扫荡。到达寨西店,脚跟尚未立稳,就被解放区地方武装围击。王孟湘急电刘英求援,刘英命94团团长朱剑征率部驰援,但王孟湘团经数小时激战即被全歼,朱团半途而返。王孟湘团长次日只身逃回石门,谎报与解放军主力遭遇,兵力悬殊,以致被歼。军长罗历戎、师长刘英对王团长不幸遭遇,颇表同情,未给任何处分。事后又从栾城、赵县、藁城等县征兵,把95团的团直属部队和两个营重新补充建立起来。
1947年二月,情报聂荣臻部将围攻石门,形势逐渐紧张起来。四月,第七师在正定遭受严重打击,副师长刘海东被俘。罗历戎惧而将两师兵力撤回市区内外。不久解放军主力转移平、津、保三角地带,石门才转危为安。
为了虚张声势,稳定人心,乘正定空虚之际,罗历戎命32师全师出动反攻正定,浩浩荡荡、如临大敌。黄昏后到达滤沱河南岸。是夜时在下弦,伸手不见五指,手电光星星点点,忽隐忽现。次日拂晓,刘英发动总攻,涉水而渡,兵临城下见四门大开,于是蜂拥而人,但早已为一座空城。尽管如此,克复正定的捷报,即时由罗军长急电禀报孙连仲,虽然无实际战果,但也皆大欢喜。
保石段铁路,经常遭到破坏,交通不畅,军需补给困难。弹药补充几乎全靠空运,粮食只能就地筹划。麦熟时,保定以南无解放军。第三军全军出动,美其名曰∶“保护麦收”,实际是征购军粮,强迫农民紧割、紧打,边打、边购、边运。虽然军粮如此紧张,但又不失为收粮官发财良机。团、营、连长以及地方官员无不乘机捞一把,他们挪用公款,私自以官价购粮,并以运军粮为名,免费运到市内高价出售,以充私囊。上行下效,各个还乡团更是无法无天,到处无代价地向乡保长要粮、搜粮、抢粮,农民叫苦连天,怨声载道。
石门人心向背,士兵士气高低,战斗力强弱,所持的工事,是否真能万无一失?罗历戎心中有数。他表面镇静,而内心却惶恐不安∶石门这座“孤岛”,迟早会被汪洋所淹没。1947年秋,蒋介石在北平召开将领会议,罗历戎乘机宣扬石门工事坚固,铜墙铁壁,固若金汤,士气旺盛,民心所向,还乡团众多,且与共产党誓不两立……谈得天花乱坠。孙连仲坐镇保定也想自己身边多一点部队,在一旁添枝加叶,连声附和。蒋介石被哄得喜笑颜开,便令罗历戎率一个师北调保定待命,以便随时增援平、津。
第七师较第三十二师战斗力为强,罗决定带走李用章的第七师,而留刘英的第三十二师防守石门。刘英明知罗的用心,力争北调无效,只能背后大骂罗历戎缺德。第三军与第七师北调,本是绝密,同时要求轻装。但消息不翼而飞,弄得人心惶惶。随军家属更是忙乱不堪,能带的则带,不能带的则卖。此时保定以南无解放军主力,石门至保定仅360华里,轻装急行军,本来两、三天就可到达。然而“密”保不住,辎重、家属拖了尾巴,沿途又受到民兵牵制,行动极其缓慢。罗军一出洞,聂荣臻即调集绝对优势之兵力,日夜兼程迎击罗军,孙连仲虽令驻保的新三十二师刘化南部往南迎接罗军,却被阻止于望都以北。罗军行至望都以南的清风店附近,即被解放军主力包围,痛击。罗曾企图突围,但解放军越来越多,数倍于罗军,之后,包围圈越缩越小,罗军伤亡越来越大,终于全军覆没。军长罗历戎、副军长杨光钰、师长李用章及以下官兵全部被俘,无一逃脱。
清风店战役,立时震惊石门。被俘官兵时有被释回石者,到处宣扬解放军的宽大政策∶优待俘虏、不打不骂,留者欢迎、去者欢送,并给路费,使三十二师官兵厌战情绪越发严重。师长刘英更是坐卧不安,他把主力全部调到市内,造成挨打局面。明知石门难保,也不愿起义投诚。他所预料的而又怕发生的形势终于很快发生了,数倍于三十二师的解放军,源源汇集到石门外围,并不断有了接触。11月8日,情况开始吃紧,继而飞机场失守。因守军粮弹全靠空投,刘英异想天开,令将石门最宽的中华马路改修成飞机跑道(尚未修成,就解放了)。9日后战斗更加激烈。解放军是轮番攻击,昼夜不停,隆隆炮声、爆炸声不绝于耳,刘师官兵则疲惫不堪伤亡惨重,士气消沉。11日终于摧毁所谓“铜墙铁壁”,突破口越来越多,进而发生巷战。刘英垂头丧气,束手无策。11日黄昏,95团二营营长杨力超率部仍去北兵营负隅顽抗。刘英两次组织向北突围,均被解放军击回。12日凌晨,解放军攻占市内最后据点一正太饭店。96团团长张公被击毙,94团团长朱剑征生死不明,95团团长王孟湘早准备好便衣化装逃走,师长刘英在大石桥桥洞师指挥所的床下被拖了出来,石门战役宣告结束。
(附注∶我于1941年在第36军军务处军械科当科员。1943年罗历戎调为第三军军长时,我随他到第三军所属军械科。1947年春32师95团在寨西店被打垮后,我被调到95团任团副。本文所述罗历戎从担任第三军军长至第三军全部消灭过程中的片断,虽为我亲自所见所闻,但因时隔三十余年,回忆难免有所失实,希知情读者予以热情指出和补充。一作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