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荣臻司令在井陉
石家庄政协 时间:2021-06-25 浏览量:
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聂帅一直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领导晋察冀军民坚持敌后抗日斗争,为打败日本侵略军立下了丰功伟绩。一九四○年八月,八路军总部统一组织指挥的以正太铁路为重点的大规模交通破袭战,即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就是主要由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军区部队和由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共同进行的。正太铁路横贯井陉,是沟通晋、冀两省交通要道。抗H战争时期,井陉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而然的成了晋察冀军区南部的前哨阵地。聂帅曾多次亲临井陉,“百团大战”时的前线指挥部就设在这里。井陉老区人民对聂帅当年在这里的战斗生活至今记忆犹新,难以忘却,并传为住话,成为门们人民个发进取和建功立业的精神力量。
一
一九四〇年七月二十二日,八路军总部发布了《关于大举破击正太路战役的预备命令》。根据总部下达的任务,晋察冀军区负责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平定段,长由重点为娘子关到井陉煤矿段及其丙侧地区。另外,总部还要求晋察冀军区对管区内的其他铁路和公路进行广泛的破击,以阻止敌人向正太路增援。
接到总部命令,晋察冀军区立刻做了军事侦察和周密的战役部署。月底,聂司令员的晋察冀军区前线司令部,进驻到井陉西部深山峡谷中的小里岩村。
小里岩三面环山,一面临沟,全村只有五十来户。沟底有条南北走向的山间公路。顺公路南行二十华里是正太铁路上的北峪口大桥和南峪车站,车站以西十四华里是正太铁路上晋冀两省交界的著名天险娘子关,车站以东二十华里是井陉县城(旧县城)。小里岩村东三十余里是井陉煤矿,村北二十里是晋察冀军区九区队驻地黑水坪。聂司令把晋察冀军区前线司令部设在这里,一是地形隐蔽安全可靠;二是临近前线便于作战指挥;三是这里党组织建立早,群众觉悟高,工作好开展。七月底的一天傍晚,正当小里岩群众劳动回家时,一支轻骑从北山飞出,“得答,得答”的马蹄声由远而近。“八路军来了!”“八路军的骑兵来了!”一传十,十传百,人们奔走相告,一个僻静的深山小庄,霎时间轰动起来。一百余匹战马,有白的,有黑的,有枣红的,还有花白的……排成长串,井然有序,仰天长嘶,回声震荡山谷,气势十分壮观。骑兵都是些精干利落的年轻小伙子,队伍中间有几个肩挎文件包、脖子上挂着望远镜的中年人,使人一看便知道他们是部队的指挥员。小小山庄,上的男女老少,对子弟兵的到来,莫不欣喜若狂。为了严密封锁消息,全村民兵配合部队警卫战士在路边、村口站岗放哨;村里的干部带领部队领导安排住房,老乡们都忙着给部队腾房子;儿童们都把家里的青草抱出来,送给部队的战马吃;战士们抢扁担、抢扫帚,争着给老乡挑水、扫院子、扫街道。一派军民团结的动人景象。
部队初到小里岩,人们只知道有几个指挥官,但无一人知道指挥官的名和姓。还是在部队离去以后,才知道聂司令员当时就住在小里岩,聂司令员的名字才象长上翅膀一样,传遍了各家各户。
二
聂司令进驻小里岩后,指挥部就设在全村最高处的一个农家小院。为了首长的安全,周围设立了一些岗哨。房顶上竖起了高高的通讯天线,聂司令员就在这山村小院里运筹帷幄,紧张工作。
一天黄昏,聂司令的通信员来到民兵中队长、地下党支部书记许三来的家里,说∶“中队长,我们首长请你,有事商量。”许三来随即跟上通信员来到指挥部小院。隔着竹帘,看到北屋有位身着灰军装的中年人。他认定就是这位部队首长请他。通信员站在屋门口,轻声喊过“报告”之后,首长急忙从屋里迎出来,紧紧握住许三来的手说∶“屋里坐,屋里坐!”进屋后,两人挨在一起坐下。通信员给老许倒了一杯开水。首长拍着老许的肩膀问∶“老许,你担任什么职务?”“民兵中队长。”接着他压低声音问∶“是党员吧?”“是,任村支部书记。”首长高兴地连连点头,又递给老许一支香烟,还示意通信员拿火柴点烟。首长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使许三来这样一个山乡农民在首长面前也就白然不紧张了。首长说∶“我请你来,主要是想了解一下小里岩周围村庄到这儿的里程,你清楚的就说,不清楚的就不说,可以吗?”“可以,首长你就问吧?”
“北峪离这儿多远?”“二十华里。”
“大台恼?”“十来里”。
“良沟桥?”“二十华里”。
接着又问常坪、沙窑……一连问了十四、五个村庄,老许都一一作了回答。每次回答,首长都点头示意,他旁边的一位参谋,边听边在军用地图上作标记。谈话结束后,首长和参谋、通信员一起将老许送到院门之外。
许三来和首长谈话后,兴冲冲地回到家里和家人正在叙道。忽听门外有人喊∶“中队长在家吗?”开门一看又是通信员,老许问∶“还有事吗?”“我们首长请你再去一趟!”老许又一次坐在首长身边。首长亲切而认真地说∶“老许同志,为了慎重起见,请你把附近村庄到这里的里程再说一遍。”老许如同第一次一样,流利地重复了一遍,首长边听边作记录,满意地连连点头。当老许辞别首长回到家里,人们都已进入梦乡,住在他家里的两名司令部军官也在鼾睡。老许躺在炕上,回忆着与部队首长见面的情景,首长的音容笑貌不断地在脑海里浮现,想着想着进入了甜蜜的梦境。在午夜时分,“啪啪”的敲门声把他从睡梦中惊醒,开门一看还是那个通信员,“小鬼,首长又要找我是不是?”他随口问道。“是的,还得麻烦你一趟。”通信员温和地回答。老许再次跟着通信员走进首长的住室,首长抱歉地说∶“老许同志,我三番五次打扰你,你能说解吗?我相信你提供的情况,只是怕你记忆上有差错,你一定会明白,准确地学握情况,对一个军事指挥员来说,该是多么重要啊!”老许一听首长讲这些话,激动地说∶“首长,为了抗日救国,你们钻进这太行深山里,不辞辛苦,日夜操劳,还不是为了祖国,为了人民!老百姓都从心眼里感谢你们啊!我是共产党员,能为抗日做点工作,别说是跑三趟两趟,跑十趟八趟我心里也高兴啊!”接着老许再次回答了首长的提问,谈话结束,天已到了后半夜。
第二天,住在老许家的一名军官问∶“老许,首长昨晚叫你干啥?”老许把昨晚情况告诉了他。“你知道叫你谈话的首长是谁吗?”“不知道。””我告诉价,你千万不能再告诉任何人,他就是聂荣臻司令员!”“啊!他就是聂司令!”老许感到异常惊奇∶哎呀!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抗日名将,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对一个普通百姓竟如此热情,没有一点官架子,对工作又是如此地认真细心。他大张着嘴,激动地半天说不出话来。
三
一九四〇年八月中旬,为了战斗的需要,聂司令的前线指挥部移至小里岩以西八华里的洪河漕村。二十日夜,千军万马出太行,一场震惊世界的百团大战开始了!次日,胜利捷报象雪片一样从前线飞来∶”娘子关被我军攻克!“”井陉煤矿被我军占领!”“铁道桥全部被炸!”“铁路隧道被毁!”……昔日凶恶残暴不可一世的日军,一夜之间就遭到我八路军出奇不意的沉重打击。井陉人民无不欢欣鼓舞。
二十一日下午,战斗仍在激烈地进行。村长李彰领着两个担荆筐的民兵来见聂司令,筐里坐着两个日本小姑娘。通信员报告以后,聂司令员拉着李彰的手说∶“好,看看小客人去!”走出指挥部的大门,看到了我军战士在东王舍村,从浓烟烈火中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出来的两个日本小姑娘。两个孩子大的五岁,小的尚在襁褓之中。他抱起那个小点儿的,亲吻她那胖胖的脸颊,用指头轻轻地挠动着孩子的胳肢窝,逗着孩子发笑。随后又走到五岁小姐姐跟前,俯下身来,抚摸着孩子的头发,把一颗红枣送进女孩嘴里∶“这个好吃,甜、甜。”天真的孩子,向着司令员笑了。聂司令叫来管理人员,吩咐他们在洪河漕或附近村庄寻找奶妈,给小姑娘喂奶,还唤来军医给两个小孩检查身体。他派警卫员到附近集市上设法买些糖、饼干和水果。他还对前来围观的当地群众说∶“孩子是无辜的。应当让所有的人明白,敌人虽然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和儿童,但我们决不能伤害日本人民和他们的后代。”他转过身来,又拉住孩子的手,温存地说∶“好娃娃,想家吗?来!照个像,明天送你们回去。”原来这两个小姑娘的父母都在战火中丧身。
在聂司令员的关怀下,给日本小姑娘找到了奶妈,她就是当时正在洪河漕住娘家的许秀妮。她有个孩子,尚未断奶。她看到日本小女孩明亮的眼睛,红润的脸蛋,又听说孩子父母都被炸死,便毫不犹豫地接过孩子,搂在怀里,用自己的乳汁去喂。夜里她揽着小姑娘唾在娘家的土坑上,不停地扇扇子给孩子驱赶蚊虫。
二十二日清晨,聂司令员起得很早,他修书一封给日军司令官,义正词严地斥责日本侵略军的罪行,要求他们保护和哺养孩子。然后,挑了两名精壮的八路军战士和洪河漕青年民兵李化堂,负责将两个孤儿护送到日本军营。“日本小孩要走了!”消息传遍全村,男女老少都纷纷赶到李化堂家门前,看到李化堂要挑起的一副荆筐里,一头坐着大女孩,一头躺着小女孩。有的大娘给小孩送来煮熟的鸡蛋,有的大婶给送来了红枣,奶妈许秀妮先给大女孩理理头发,又给小女孩掩好被角,遮住阳光。就在李化堂拿起担子上肩准备出发时,聂司令员来了!他俯下身子掀起被角,轻轻地摸了摸小女孩的脸颊,又将被角掩好,转过身来,又亲切地抚摸着大女孩的头,然后拿出一个削了皮的雪花梨,递在大女孩的手中。他语重情长地对李化堂说∶“同志,你的担子可不轻呀!你们要万无一失地把孩子送到日军驻地井陉县城,路上要小心谨慎,不能有半点差错!”李化堂挑起担子,手拿聂司令给日军长官的亲笔信,踏上了通往县城的山路。他们翻山越岭,刚走过石瓮村不远,就听到从前面传来的“隆隆”炮声和隐隐约约的枪声,断定通往县城的北峪村附近打仗了。他们只好返回石瓮村,把这副担子和聂司令的亲笔信交给驻在石瓮村的八路军某部,请他们设法转送。后在八路军战士的护送下,这一双孤女,从一个农民的肩上,换到另一个农民肩上,从一个奶妈的怀抱,换到另一个奶妈的怀抱,一村接一村地送到井陉南关火车站日军的驻地。
一九八一年,当年只有五岁的日本小姑娘美穗子,已是四十五岁的人了,她为感谢聂司令员的救命之恩和中国人民的友好情意,带着日本人民的祝愿专程访华,并重游了她的再生之地———井陉县。当年,聂司令员在战火中拯救日本小姑娘的故事,四十年后,竟成了中日两国人民友好的佳话。
四
小里岩以北二十华里的黑水坪,是井陉县路北抗日政府所在地,也是晋察冀军区九区队长期驻扎的地方。一九四一年夏天的一个傍晚,聂司令员从平山县翻山越岭来黑水坪视察部队和地方工作。他除了给部队指战员讲当前战斗形势,抗日的光明前景,了解部队自身建设和工作之外,还想方设法接触群众,了解群众,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所以广大人民群众都称他是“爱民司令”。
聂司令在黑水坪期间,住在一个叫印英全的农民家里。时值盛夏,天气闷热,他常利用晚饭后的空余时间和英全聊天,了解黑水坪人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征求群众对驻地部队的意见。一天傍晚,印英全下地回来,只觉得头晕目眩,浑身难受,一逃大门就扔下锄头躺在了院子里。家里人正在做饭,见此情景十分着急。这时聂司令从屋里出来,急忙走到他的跟前,轻声问道∶“小伙子,你怎么了?”英全有气无力地说∶“身上难受。”聂司令俯下身子,用手摸了摸他的前额∶“热,很热!”便叫警卫员马上去请军医。聂司令亲切地说∶“地下潮湿,不要躺在院子里,我搀你回屋。”聂司令搀着他一步一步走进屋里,扶上土炕,安慰说∶“小伙子,不要紧,别害怕,医生马上就来!”经军医仔细检查,诊断为中暑,当场服了药。聂司令吩咐军医∶“明天早晨再来一次,一定要把病治好。”英全躺在炕上,感动地不知说什么才好,家里人也十分感溜。在聂司令员的亲切关照下,英企的病很快就痊愈了。
聂司令陷开黑水坪后的一个秋天,印英全赶着一匹骡子往司令部送一名日军俘房。天黑了才赶到司令部驻地平山夹峪。刚进司令部大院,就被聂司令看到了∶“英全!你怎么到这里来了?家里人都好吧?乡亲们都好吧?”聂司令紧紧握着英全的手连连问好,英全惊奇地说∶“聂司令,你还记得我的名字?”司令哈哈一笑说∶“忘不了啊!”聂司令问明情况后,立即吩咐管理人员给英全准备吃饭安排住宿,给骡子找好马棚备好草料。英全感动地说∶“见到聂司令就象见到亲人,到了司令部就象到了自己的家。”
一九四三年九月,日寇纠集四万兵力,对晋察冀北岳区发动了为期三个月的惨绝人寰的大扫荡。在我黑水坪附近四个村子杀死无辜百姓二百余名,同胞的尸体塞满了黑水坪三井两猪圈。还在附近的山洞———“老虎洞”施放毒瓦斯,将我隐藏在洞内的一百五十五名群众活活毒死,造成骇人听闻的“老虎洞惨安”。不久,聂司令又来到黑水坪,心情十分沉重,他为根据地人民付出的重大牺牲而悲痛,为日寇的野蛮凶残而愤怒。一次聂司令独自漫步街头,迎头碰到印永祥,就把印永祥叫到他的住处,详细询问了黑水坪一带人民遭受日寇残杀的情况,他沉痛而严肃地说∶“根据地人民养育了我们,支持了革命,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将永远记住他们,感谢他们!”印永祥深知当时敌我力量悬殊,根据形势需要,我军转移到外线作战,既打击了日寇又保存了自己,是个正确的决策。两人沉思良久,没有作声。
一九四九年革命胜利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要成立了。聂司令没有忘记老区人民,他在北京派慰问团专程到黑水坪看望老区人民,并亲笔写信邀请黑水坪的支部委员印永福和房东印英全作为老区人民的代表,到北京参加开国大典。信中确定了火车的车次和到京日期,约定到时派车到火车站迎接。接信后,印永福、印英全激动万分,全村群众为此也感到光荣和自豪。但由于当时正值三秋大忙季节,二人木能赴邀进京。从此,印永福将聂司令的亲笔信作为传家宝珍藏起来,在他去世前还特意嘱咐家人,婴把聂司令的信祖祖辈辈传下去,永远不忘聂司令的恩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