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秦基伟司令员
石家庄政协 时间:2021-07-09 浏览量:
一九八六年元月十六日,我到井陉县测鱼乡沿庄村访问了秦基伟司令员当年的老房东李振华老人。李老今年八十一岁,虽然年愈古稀,但精神墨铄,神采奕奕,十分健谈,说起五十年前的事,仍记忆犹新。下面是李振华的回忆∶
引我走上革命路
那还是在一九三七年秋后,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一个叫陶龙先的指导员,带着部队来到我们村。陶指导员就住在我家小北屋里。一个月后,秦基伟司令来到我村,陶指导员搬走,他住了进来。从一九三七年到一九三八年前后共住过三次,大约有一年半的时间。
当时的秦基伟同志有二十多岁,态度和蔼,说话和气,没有半点官架子。和战士穿一样的灰色粗布军装,吃一锅饭。当时的伙房就设在旧小学校里。
他来后,整日带着战士们四处奔忙,组织抗日队伍,建立抗日组织,早晨天不亮就走了,晚上半夜三更他屋里还亮着那盏棉油灯。
在百忙之中,他还抽出时间和我拉家常,问全家几口人,种几亩地;打下的粮食够吃不够吃?我告诉他家里很穷,全凭糠菜半年粮度日子,日本人来了,日子更不好过了。他说∶“日本侵略军把中国的老百姓害苦了。我们要团结起来跟着共产党八路军打日本,等把日本侵略者赶跑了,光景就好过了。”并鼓励我说∶“你三十多岁正当年,应积极参加抗日,我们提倡有钱的出钱,有粮的出粮,有人的出人,有力的出力,你穷可以为抗日出一把力嘛!”在泰司令的启发和引导下,我积极参加抗日活动。一九三八年三月加人了中国共产党,后又当上了抗日自卫队队长。参加抗日工作后,家里更困难了,但再困难心里也高兴。领导上对我也十分关心,秦司令他们组织起了平东县抗日政府。政府的宋政委亲自批准每年拨给我一千斤小米的救济。政府这样关怀我,于是我抗日的劲头更大了。
没有见过的好队伍
秦司令的队伍才来时,衣着褴楼、武器破旧、人也不多,和国民党的十三支队比起来,真是差得远了。可是没过多久,他们就把老百姓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把抗日运动搞得轰轰烈烈。为什么发展这么快呢?我啄磨着主要一条是因为他们处处想着群众,事事为着群众,是咱穷人的队伍。
记得他们才来时,为了不惊扰群众,晚上睡在大街上、门洞里和没人住的闲均栏甲。村民们早晨起来,看到家门前睡着兵,有的战士穿着用布条拧的草鞋,脚都冻肿了。
还记得有一次,队伍上一个管理排长买柴算差了钱和一个群众发生了争执,让政治部一个叫段管金的负责同志知道后,罚了这个排长立正,狠狠地批评了他,并让他带着钱去赔礼道歉。感动得那个群众流着泪说什么也不要钱。
更使人感动的是那年的阳历年。秦司令他们买了二十只羊,煮了萝卜片羊肉菜,蒸了玉米面窝窝头,把我们这些房东和村里的办事人请了去大会餐。秦司令亲自向我们敬酒,讲了话。他说自从他们来后给群众添了不少麻烦,群众给他们帮了大忙。他代表部队向我们表示感谢,并请我们给他们提意见。当时感动得我们一个个热泪盈眶。我们想,自古以来见过多少兵,不是烧就是抢,不是偷就是摸,不是打就是骂,就连一个小兵也是不骂娘不张口,不称老子不说话。那里见过这样的好队伍?堂堂司令员亲自敬酒,亲自征求意见,这真正是为咱穷人办事的好队伍呵!
正是在秦司令他们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影响和感召下,村里的年青人争着参加八路军,就连我那十四岁的大儿子也想当兵。因年龄小,当时不宜入伍。周围各村的抗日组织和抗日队伍,纷纷组织了起来。
“给了鬼子点颜色看”
秦司令的队伍未来以前,老百姓一提起日本人,沈怕得要命,都知道日本侵略军进中国后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没人敢惹。自从泰司令的队伍来后,经常到五十里外的正太铁路线上打击敌人。有一次,他们半夜出发往返八十里路到障城拿了敌人一个炮台,连夜又返了回来。第二天,沿途的群众就纷纷传着∶八路军真神,一晚上就端个炮台,这下刹子鬼子的威风,长了咱老百姓的志气。我把这消息说给了秦司令,他说∶这只是给了他们点颜色看,还要大干,一直到赶跑他们。不久,这支队伍在刘伯承师长指挥下,在二十华里外的平定县七亘村打了日本侵略军的辎重部队,缴获三百多匹骡马和许多军用物资。泰司令他们还夺回一挺歪把轻机枪。打了大胜仗,战士、群众个个喜气洋洋,秦司令也非常高兴,他和一个叫孔从周的营长亲自抱着机枪到村后土岸打了几梭子。后来,他们又缴获了一挺重机枪,我安排叔伯兄弟李永年等十几人抬着往昔阳的皋落送,泰司令又怕被敌人抢走,亲自带着战士护送。
他们不仅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军,而且还瓦解了不抗日、专门搞磨擦害百姓的国民党十三支队。
随着一个又一个的胜仗,随着抗日运动的发展壮大,秦司令和他领导的部队已经成为这一带人民群众的精神依托、主心骨,而且伪军一听说秦基伟就提心吊胆。
正当我和李振华老人谈话的时候,他的长子李雁走了进来,事也读巧,真没有想到,年过花甲的李雅当年还是太行军区一分区十团三营八连的战士。一提起当年的一分区司令员泰茄伟同志,就回忆起那令人振奋的斗争岁月。下面是李的回忆∶
“我想念沿庄的父老乡亲”
一九三九年,泰司令带着部队离开了我们村。一九四三年,我十八岁,参加了八路军,在太行军区一分区十团三营八连当战士。那时泰基伟同志是一分区司令员。我参军后很想见他一面,向他倾诉父亲和沿庄的乡亲们对他的思念。可是因为战斗频繁,久久未能如愿。
一九四四年正月,军分区在竹皇县黄北坪村(司个部所在地)召开英雄模范表彰大会。我被团里评为特等射手出席了这次会议。当时参加会议的共四百多人。第三天,我一大早起来在街上正好看到秦司令迎面走过来。几年来想见他,今天可遇到机会了。我真想走,上去嘴一声司令员。可又一想他现在是大忙人,还是不麻烦他为好。犹豫了一下,我躲进了一个大门洞。谁想他早发现了我,一边大声喊着∶“喂!不要走,那不是小润保(李雁的小名)吗?”他径直走进了门洞,说∶“你这小子,怎么搞的,见了我昨躲起来啦?”我红着脸说∶“司令员忙,怕给你添麻烦。”他共着我的头说∶“再忙也能说上几句话嘛,长大了,懂事了!参军几年了?你父亲结实吧?乡亲们都好吧?……”我回答了他一连串的问话后,向他诉说了父亲和乡亲们对他的思念。他神色庄重,一往情深地说∶“沿庄的父老乡亲们对抗战的贡献太大了,在日寇扫荡最艰苦的日子里,井、平、赞三个抗日政府住在你们百口人的小村里,给乡亲们增加了很重的负担,可是,乡亲们没有叫过一声苦,你有空给村里通个信,就说我也天天在想着他们。现在太忙,等抗战胜利了,我一定回去看望他们。”他接着说∶“今天还有些事,过两天咱们好好唠唠。”说着,我们就分手了。
一盆炭火暖着战士的心
我参加会议的第五天晚上,分区组织看文工团演山,因我去迟了,剧场里已坐满了人,只有前边五、六、七排还空着,我就坐进了第七排。在节目开演前,一个维持秩序的同志喊我到后边去,说是给司令部首长留的坐位。我站起来往后走,正好碰上泰司令和他爱人以及司令部其他领导同志。他见我就问∶“怎么走?”我说∶“人家不让坐”。他说∶“坐吧,没事。”随后拉着我的手,把我按在了他和他爱人中间,并把专门供首长取暖的木炭火盆放化我的脚前。当时我浑身上下热流直涌,是火盆的暖,还是首长的关怀,我说不清楚,只是心里想,他还是当年和战士同甘共苦,打成一片的秦司令啊!
晚会开始了,先由从昔阳县冶头炮台投降过来的一个日本人讲话。司令员让我好好听听日本人怎么讲。那个日本人一边讲,我们的翻译一边翻,他讲了侵华战争给日本人民带来的灾难,国内年青人都当了兵,剩下老人、妻子、孩子在家里受苦。他讲了亲眼看到日本军队进中国后,如何烧杀奸掳。使他逐步认清了这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所以才投降过来。他讲完后,下台坐在了第五排,正在我们前面。泰司令隔着人拍了拍日本人的肩膀,指着台上已开演的节目,问他看懂看不懂?他通过翻译说看不懂。秦司令又问他想回国,还是想留下来?他说,当时回不了国,就是回去也得再当兵,愿意留下来和中国人民一道抗战。秦司令伸出大拇指微笑着赞扬了他的正义行动。晚会结束了,我回到宿舍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想着秦司令六年前到我村的情景;想着那个日本兵的讲话;想着那盆温暖的木炭。
司令员请我去做客
会议的第六天,大会放假一天。秦司令亲自派人找我,叫我到他家里去做客。
来到秦司令员家,他和爱人又是倒水,又是递烟,他说∶“今天有时间我们好好坐半天。”他从我的连队生活到沿庄的老老少少,从山山水水,到一草一木,从吃到住,都问了个详细。他向我谈了抗战的大好形势。还鼓励我在部队好好干,要杀敌立功,要听首长的话。我们一直谈到中午,作伴到食堂吃午饭。
这次会议后,我带着首长的鼓励和希望,回到连队。以后几年跟随泰司令员转战南北,赶跑了日本人,参加了解放战争。遗憾的是在祁县的战斗中,我脚负了伤,只好复员回乡。那时秦基伟同志已经是第六兵团的司令员了。
这时李振华老人接过来说,解放后我们这里真的象秦司令当年说得那样,过上了好光景。我们全家是多么盼望秦司令来我家做客,拉拉家常,让他看看我们村,我们家这几十年来的变化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