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县第一个抗日县政府驻在我家
石家庄政协 时间:2021-08-06 浏览量:
我家住在胡仁村,位于井陉县西北部深山区,三面高山环抱,南距井陉煤矿三十华里,北与平山县只有一山之隔,有山路相通。“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占据了微水、井陉城、井陉矿,激起全村父老乡亲的极大义愤。听说平山来了八路军,又使全村父老乡亲受到极大鼓舞,人们盼望着八路军早日到来,组织大家抗日。一九三七年秋末的一天,吃过早饭后,就见村北通往平山县的山路上,走下六、七个人。他们进村后,遇到人便和蔼地说∶“我们是八路军,是专门打日本的。”消息很快传遍全村,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争相看看八路军是啥样。这几个人中,头里那个穿着长袍,留着分头,自我介绍叫徐达本。还有个女的留着短发,自我介绍叫田吉。这几个人在村里转了一圈,边走边向人们了解村里的人口、土地、生活等情况,下午,又沿着来路朝平山走了。第二天上午,从通往平山的山路上走下几十号人,进了村径直来到我家,除徐达本、田吉等头天来的几个人外,其余的都穿灰色旧军装,由侯排长带领。徐达本向我哥哥范聚宝说∶“我们来你们村建立抗日政府,从今天起就住你家。你先去村里找几个管事的人来,我给他们说说。”我哥哥找来范珠小、范富奎、范喜顺三人,徐达本给他们说明来意后,让他们先给群众说一下。群众知道后,都主动把家里的余粮送来了。
我家是个上房五间的四合院,座落在我村西北角村边,西依山梁,前后邻两条沟。徐达本住东上房,田吉住西上房,其他同志分住厢房和邻街,侯排长带那个排住在我家对面的路勇家。第二天,召开全村群众大会,徐达本宣告井陉县抗日县政府成立了,由他来担任县长,并在我家大门口的槐树上,竖起一面大红旗。抗日县政府成立后,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召开群众大会,由徐达本同志亲自讲党的抗日救国政策,发动群众积极抗日。二是帮助群众建立抗日组织,首先在我村成立自卫会,青壮年组成自卫队,让我哥哥范聚宝担任队长,每天由侯排长在我家房后地里操练一次。然后又到周围邻村活动,不到半个月时间,各村都相继建立了抗日群众组织。三是积极为抗日筹集粮款,由县政府田吉同志开信,我村自卫会派人,持信到各村找自卫会联系,推行合理负担,定数量、定品种、定时间将粮菜送到县政府。同时将财主大户的主事人请到县政府当面交代政策,让他们自报捐款数额,那时叫“请老财”,就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我村一带自然条件差,财主大户很少,县政府就派人到三十里外的横润川、五十里外的威州川“请老财”。四是严厉打击不法地主汉奸。有一天,我见我家东屋墙根捆着一个人,经拷问后,用布蒙住他的眼睛送到了平山县。原来那是从井陉煤矿捉来的汉奸。
自从抗日县政府的干部住到我家之后,和我们村的乡亲真是亲密无间,象当时唱的歌一样∶“军队老百姓,咱们是一家人……”徐达本经常指着我的大侄子开导我哥哥∶“孩子大了,一定要供他上学识字。”田吉同志经常帮助我嫂料理家务,我嫂也经常给同志们缝补衣服。徐达本等同志住到我家的第二天,范珠小、范富奎、范喜顺结伴到我家找县政府,一进院子正遇到田吉同志。他三人叫了一声“田太太”。田吉同志扑哧就笑了,说“我还没有结婚”。他三人赶紧改叫“田小姐”。田吉同志一点不恼不烦,解释说∶“共产党、八路军都叫同志,以后你们叫我田同志成者小田就行了。”
抗日县政府的建立,极大地振奋了群众抗日情绪,一些青壮年经常到县政府报名参加八路军。但也使日本侵略军恐慌不安,便千方百计要消灭抗日县政府。一天下午,有两个人到我家找县政府报名参军,晚上就以解手为名逃跑。第二天引着日寇从井陉煤矿出发,沿赵庄岭、胡雷村偷偷地爬到了我村东面的一个山头上,用机枪长时间扫射我家。当时,正赶上桃王庄给县政府送菜,把驮子卸下后,拴在大门口槐树上的毛驴,即被日军子弹射倒。正在尾里办公的徐达本、田吉和其他工作人员,立即收拾文件和行李,在西屋后墙掏了个洞,顺我家后边的一条沟撤到了平山,侯排长带领的一个排也同时撤走,没有一人伤亡。
井陉县抗日县政府在我家住了不到半年时间,一九三九年春,根据上级党的指示,中共井陉路北县委、县政府移至米汤崖村(那时井陉分路南、路北,路南属晋冀鲁豫边区,路北属晋察冀边区),距我村十里山路。县支队下属三个连常驻我村,支队部驻我家。韩支队长住我家上房。那时,县政府在米汤崖村住我哥哥的岳父家,所以同志们到我家很随便,和我们家里人都很亲近。有一天上午,我见县政府来了一个人,带两个警卫,韩支队长跑到大门口迎接。下午走时,韩支队长和全体人员都出来送行。我想这一定是个大官,于是问韩支队长那人是谁,韩支队长拍着我的肩膀指着那人说∶“这是你们的县太爷,新县长朱自平。”从那以后,我常见朱自平县长到我家,与韩支队长带人到敌占区打游击。在县政府和支队的同志们影响下,我和我侄子范岱由县政府李伯林同志介绍,同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俩是我村第一批党员,后来我担任了我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
韩支队长在抗战时期光荣牺牲了,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灵堂里挂有他的照片。全国解放后,徐达本、朱自平等同志都到北京工作。他们一直没有忘记老区人民,没有忘记房东———我们家里的人。徐达本曾给我哥哥捎信让他到北京住几天,并问我家里的生活怎么样?父老乡亲有什么需要他们帮忙的事?六十年代初期我村和胡雷、冶西三个村联合安装电灯,我们村由我哥哥具体负责。那时,我们那一带农村资金短缺,为了少花钱,我哥哥和其他两个村的负责人就到北京找徐达本,想让他帮助买些残品,拉回来整修利用。他们在国家煤炭部传达室给徐达本打了电话。徐达本听说房东来找,很快就出来接见。亲人相会,一见如故。徐达本详细询问了农村的生产、生活。他们向他说明了来意,他满口答应,并一再表示∶“我们对老区人民有愧,井陉是我的第二故乡。”没几天,徐达本就给联系到几车电线、横担、螺丝等线路用品和变压器零配件,让秘书给办妥手续,并联系好汽车给送回。临出发前,徐达本叮嘱司机∶“老区人民在战争年代为革命做出了很大牺牲,现在他们的生活还很苦,路上要带足干粮,装满水壶,生活上除装老乡点开水外,不要再给他们添麻烦。”我哥哥他们听到这些话,眼睛都湿润了。那些司机真好,从北京出发,路上我哥哥几次给司机买了饭,司机都没吃,总是啃自己带的干粮,喝自己带的水。把货拉回来卸掉后,本想招待一下司机,可是司机没吃一口饭,只是装满水壶调转车就走了。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们三个村的人经常提起这件事,总是感慨地说∶“老县长始终没忘记咱老区人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