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石家庄政协门户网站! 今天是2020年9月28日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视察调研

关于我市先进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调研报告

市政协副主席 武义青 (2019年)

石家庄政协   时间:2019-03-18   浏览量:

根据市委统一安排部署,针对我市先进装备制造企业创新能力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本次调研在市发改委高技术处的配合下,采用了问卷、电话访谈及重点企业实地走访、座谈等形式,结合2018年调研成果形成本报告。

一、我市先进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现状

(一)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初现成效

近年来,我市装备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步伐明显加快,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竞争力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接受调研的57家样本企业中,成立10年以上的企业48家,占到本次调研企业的84.21%。销售收入规模在2亿元以上的有21家,占到了本次调研企业的36.84%,2亿元以下的中小企业30家占到52.63%,规下小企业6家占到10.53%,57家样本企业近三年平均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5.78%, 接近于市统计局2018年监测的先进装备制造业6%的研发投入比例,高于一般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比例。样本企业总研发投入增长连续两年超过27%,销售收入2018年与2016年比较,实际增长了49.49%,其中8家企业(14.03%)销售收入,2018年比2016年增长速度超过了100%,最高的一家增长达到236.65%。以上数据说明,我市创新型企业的产品结构在近年得到了有效调整,技术创新储备和投入为装备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新的成长空间。

(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持续得到提升

当前我市装备制造企业中总计有3家企业获得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6家企业获得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企业获得国家级工程实验室,3家企业获得省级工程实验室;13家企业获得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当前有8家企业设有院士工作站。147家企业获批新型研发机构,19家企业获批“专精特新”,我市装备制造企业整体创新建设居于全省的前列。

57家样本企业有效专利总计3677项,其中发明专利672项(18.28%),实用新型2200项(59.83%),外观专利805项(21.89%)。其中41家企业拥有与新产品直接相关的专利484项,33家企业在生产过程创新中产生了307项新工艺技术,如果引导得当的话,这些新产品的一部分,在未来3-5年内将会形成新的增长点。

当前主打新产品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企业有4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企业有3家,另外还有23家企业的新产品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从上述企业所在的细分产业领域以及与高校院所合作情况看,这批企业已具有了自主创新能力。

(三)企业技术创新信心持续得到增强

本次调研的 57家样本企业中,国企7家(12.29%)、民企40家(70.18%)、合资2家(3.51%)、外资4家(7.01%)、上市公司4家(7.01%)。正高级职称带头人总计23人(40.35%),分布在民企12家、国企4家、合资2家、外资2家、上市公司3家。博士带头人总计3人(5.26%),分布在民企、合资、外企各1家。40岁以下的技术带头人8人(14.04%),分布在民企6家、外资1家、上市公司1家。从产品先进性、企业规模、高层次人才分布情况看,当前样本企业中不同类型的企业均具有了较强的创新驱动意识,而且87.72%的样本企业,对自身抢抓机遇提升创新能力充满了信心。

(四)企业创新呈现出多样性

我市装备制造业产品细分品类集聚程度低,多年来形成了各自奋斗、各自发展的特点。57家样本企业中,集聚度相对比较高的是电力电器设备6家、汽车6家(其中新能源汽车领域4家)、节能设备3家、农用装备3家、切削工具2家、其余是各种各样的专用设备和电子设备。43家(75.44%)企业与高校开展了合作研发,通过对我市装备企业“首台首套”、 “专精特新”特点以及各种创新型示范性项目的粗略分析,结合本次调研对几家重点企业的实地座谈,预计未来一个时期,我市先进装备制造企业的发展将会呈现出百花齐放、个性化突围的局面。

二、当前制约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二个系统性问题

(一)创新生态系统制约了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接受调研的57家样本企业中,18家企业来自于我市高新区,问卷中“阻碍企业当前技术创新活动的因素选项”, 61.11%的企业选择缺乏技术创新资金,50%企业选择缺乏高层次技术带头人,50%企业选择缺乏与外界技术合作渠道,44.44%企业选择本地缺少产业配套能力,38.99%企业选择缺乏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在“迫切需要的共性技术支持”方面,77.78%企业选择了缺乏控制技术。在“最希望获得的技术情报”方面,72.22%企业选择了最新的科技政策和项目信息,61.11%企业选择了技术前沿信息。

在实地座谈中,企业研发技术人员普遍反映产业配套能力弱,配套件合作资源少,缺少了解尖端技术、前沿技术、创新思维、专利分析等新知识的机会。

这些情况都说明我市创新能力最强、创新条件最好的高新区,在装备企业创新环境方面,也还存在一定的短板。从高新区反推全市其他开发区,构建适合装备企业加速发展的创新生态系统,还需要在政策精准、服务精细上多下功夫。 

(二)企业的系统管理能力制约着创新能力的实现

57家样本企业中,成立时间在10年以上,销售收入2亿元以下的有27家(47.37%)。在这27家中小企业中,创始人是技术出身的比例超过65%,这说明了企业发展,不单是要有良好的技术能力,更关键的是整体系统管理能力。任何一个创新产品的成功,需要技术、市场、管理三方面的能力,任何单方面的能力,都不足以保证企业持续稳定的开展有效益的创新活动。因此,企业整体系统管理能力的提升,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实现以及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应引起高度重视。

三、推动我市先进装备制造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建议

(一)创新体制机制,夯实生态基础

针对我市装备制造业布局分散,产品创新呈现出的多样化、个性化特点,建议从以下四个层次着手推动体制机制的创新,夯实生态基础:

第一层,打破区域限制,以高新区科技服务平台为母平台,面向京津冀、国内外统筹集聚高层次科技服务资源,建设高端科技服务产业研究院,培养高层次科技服务人才。通过市场化运作统一向其他开发区输出高端科技服务。

第二层,鼓励优势企业承接建设的“企业共性技术产业研究院+孵化器”,通过“购买基础性研究专利+合作开发+人才定向培养+科技成果孵化交易”等不同的模式组合,邀请和选择国际国内优质高校院所、科技合作机构、科技服务机构一同建设。

第三层,鼓励各区域内及产业链上下游的相关企业,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加入不同的“企业共性技术产业研究院”,并在企业内部配套建设高层次人才实习实践基地,建立高层次人才“双导师”培养机制,建立企业内部科技创新激励奖励机制,确保定向培养人才能够接得住、留得下、用得好。

第四层,政府以“企业共性技术产业研究院+孵化器”为依托,建设5-6个现代化科技生态产业小镇,统筹与现有优势企业品质风格、国际化发展定位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要研究新生代科技创新型人才发展特点,各种规划建设要以能够吸引高端人才集聚为着眼点。 

(二)重视科技创新,提升系统服务能力

当前,在区域人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我市应高度重视先进装备制造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要立足产业变革谋求长远规划,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短期内的创新资源投入,加快补齐先进装备制造业“政策精准赋能”的短板,全面提升系统创新能力。针对企业急需的共性技术,如精密控制、轻量化、新材料、创新设计、技术信息管理创新等尖端技术,应尽快开展面向广大科技人员的普惠性前沿技术讲座。针对当前企业普遍缺乏创新资金,缺少发展资金的情况,建议我市应认真组织力量,围绕先进装备制造企业的创新发展,合力研究新时期政府如何扮演好金融服务引导角色,以及产业金融资本如何加快对装备制造企业的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来源:作者: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