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全市妇幼健康事业全面发展的调研报告
市政协副主席 葛瑞芳 (2019年)
石家庄政协 时间:2019-03-18 浏览量: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注支持下,我市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迅速,妇幼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与此同时,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疾病谱的不断变化,妇女儿童健康问题日渐突出,就医难、住院难等问题越来越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邢国辉在2018年12月27日视察市妇幼保健院时,就建设一所全新的市儿童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做出重要指示,要求“马上就办,速度要快,质量要好,标准要高”。同时,市政府也将新建市儿童医院(市妇幼保健院)项目纳入2019年便民惠民十大实事。为此,我组织人员先后赴市卫生健康委、桥西区卫生健康局等部门进行走访调研,并邀请省、市有关专家学者座谈交流,旨在了解全市妇幼健康事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进而分析破解制约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提升的瓶颈和应对措施。
一、全市妇女儿童健康基本状况
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制定出台了《石家庄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明确了十年期的妇女儿童健康事业发展目标,相继实施了免费出生缺陷干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等民生工程。八年来,全市妇女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得到有效防治,孕产妇死亡率由万分之1.81下降到万分之1.1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9.77‰ 降至4.04‰;新生儿出生缺陷率由万分之111.51降至万分之93.09,乙肝母婴传播率降至2.3%,均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提前两年完成规划目标。
从我市妇幼健康服务资源情况看(包括省级医院),共有117家医院开设产科,其中妇产专科医院5所,产科总床位数3760张,产科医生1265人;民营医疗机构中开设妇产科有24家,其中较大的妇产专科医院3家,分别是圣禄嘉医院、河北生殖妇产医院、石家庄平安医院,产科总床位数约900张。全市有104家医院开设儿科,其中儿童专科医院2所(省儿童医院和河北中西医结合儿童医院),儿科总床位数3839张,儿科医生695人;尚无民营资本举办的儿童专科医院,设立儿科的社会办医院也非常少。
从市级妇幼保健机构情况看,市妇幼保健院现有建国路院区、石铜路院区和西王院区等三个院区,总建筑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并租赁了3.7万平方米的业务用房。目前,市委、市政府重点推进的市儿童医院(市妇幼保健院)项目进展顺利,确定了项目地址,完成了土地控规和可研批复,并与市项目代建中心签订了代建协议,具备入场施工条件;项目建成后,总建筑面积将达到12.8万m2,儿科床位600张,妇产科床位400张,可有效弥补妇幼保健医疗资源缺口。
从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情况看,22个县(市、区)妇幼健康服务机构硬件设备、就医就诊条件总体上比较落后,仅有6个县(市、区)在“十二五”期间,对妇幼保健机构业务用房、医疗设备和服务条件进行了全面提升,基本具备了孕产妇孕期首检服务和儿童健康服务条件。
二、当前全市妇幼保健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妇幼健康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妇幼保健工作仍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妇幼保健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能力依然薄弱。一是儿科医生及床位数量同国家要求差距较大。目前全市0岁至14岁的儿童有233.48万,按照国家要求,每千名儿童配备0.7名儿科医生,每一名儿科医生配备0.25个儿科床位,全市应配备儿科医生1634人,应设置床位6536张,而现有儿科医生共计695人,缺口为939人,现有儿科床位共计3839张,缺口为2697张。二是市妇幼保健院业务用房面积同省内及周边省会城市差距较大。我市妇幼保健院现在的业务用房面积总计4.9万平方米,在全省仅高于廊坊市位列倒数第二;郑州市、济南市、太原市等周边省会城市的妇幼保健院,建设面积均在13万平方米左右,远大于我市。三是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普遍较差。大部分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房屋破旧、面积狭小,设备短缺,就医就诊条件非常落后,与承担的孕产妇孕期首检服务人数和质量要求不相适应,很难满足当地妇女儿童的基本健康服务需求。
(二)妇幼健康服务相关部门协作尚存政策壁垒。一是出生缺陷干预推进不明显。根据国家民政部门规定,在婚姻登记时对婚检没有要求,只能通过强化宣传和推行一站式服务等手段鼓励引导人民群众参与婚检,出生缺陷免费干预工程实施7年来,全市婚检率虽有所上升,但婚检工作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二是群体儿童保健技术不专业。卫生部门、教育部门均未出台托幼机构、学校保健医生执业地点及待遇的政策文件,教育部门无法建立保健医生的引进渠道,全市大多数托幼机构和小学只能由经过培训的老师担任保健医生,在应急救护、常规体检和传染病防控组织等方面无法与专业医生相比。三是妇幼保健服务保障不到位。由于妇幼保健服务医保政策尚不明确,首次产前检查、辅助影像检查等尚未纳入医保,妇幼保健费用无法报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群众定期保健检查的积极性。
(三)妇幼健康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尚未建立。当前,市、县、乡、村四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均不同程度存在专业人才“引不进、招不来、留不住”的问题。一是在市级层面上,高年资妇儿科专业医生较为缺乏,高端人才流失较为严重,综合应急救治能力亟待提升。新建的市儿童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妇产科专业医护人员需新增600人左右,新的人才梯队结构和储备计划急需建立实施。二是在县级层面上,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仍沿用上世纪80年代的编制文件,编制人数少、专业技术人员比重不合理,且聘用人员待遇低,缺乏积极性,很难发挥对乡、村的指导、培训和监督作用。三是乡镇和村级的妇幼保健医生大多由内科、外科医生或护理人员兼任,服务质量无法保障,服务人员数量也明显不足。
(四)群众自我保健意识淡薄和就医认识偏差问题依然严重。一是妇幼保健意识亟待提高。由于缺乏对现行妇幼健康政策的了解和自我保健知识,群众在按时建立母子保健手册、定期接受孕期检查和疾病筛查方面还缺乏主动性。部分群众仍将婚检与一般健康体检混淆,认为自己身体健康而拒绝参与婚检;部分农村妇女自我保健意识淡薄,缺乏对宫颈癌和乳腺癌的正确认识,甚至讳疾忌医,不配合参与“两癌”筛查,为个人健康埋下隐患。二是分级诊疗制度急需完善。由于缺乏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任和儿童常见疾病常识,多数家长在儿童就医时,会直接选择儿科专科或三甲综合医院就诊,导致优质妇幼健康服务资源需求过度集中,也造成儿童就医难、住院难等问题。
三、几点建议
妇女与儿童健康息息相关、互相促进,推动妇幼健康事业全面发展,已成为市委、市政府的坚定决心和全市人民的殷切期盼。现就调研中发现的制约全市妇幼健康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建议如下:
(一)加快推进市儿童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建设项目。市儿童医院(市妇幼保健院)项目建设,是进一步推动我市妇女儿童健康工作的有力抓手。当前正值全市开展“效能革命”,以此为契机,加大项目推进力度,确保2019年底前主体完工,2020年底前竣工投入使用。同时,建议在项目初步设计和施工方案中,统筹兼顾儿科、妇产科和妇幼保健综合功能,在解决妇女儿童看病难、看病贵的基础上,把市儿童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打造成为全市妇幼保健业务指导中心、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中心和妇女儿童保健中心,推动我市妇女儿童健康工作全方位提升。
(二)大力推动基层妇幼保健服务机构硬件条件改善和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国家发改委在《全民健康工程保障工程建设规划》中提出十三五期间支持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国家住建部、发改委颁布的《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建设标准》,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对妇幼保健机构建设提出政策支持及目标要求。各地应牢牢把握这一政策机遇,高度重视,专题研究,抓好国债资金建设项目的申报立项和批复,加快推进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建设。把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信息化建设摆上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实现全流程信息化管理,特别是探索人工智能可视化技术在孕产妇和新生儿访视等工作中的应用,切实提升群众妇幼保健服务获得感。
(三)探索建立妇幼保健服务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加大对妇幼健康工作的支持力度,在财力、编制、人事管理和教育培养等方面给予倾斜,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上”。一是人员编制重新核定,人事部门要根据服务人口数量,重新核定扩充各级妇幼保健专职人员编制数量,实施全额拨款财政保障,使人才进得来。二是财政投入直达基层,建立以岗位责任和绩效为基础、以服务数量和质量为核心的考核激励机制,消除后顾之忧,激发工作热情,使人才留得住。三是人才培养加强合作,教育和卫生部门探索妇幼保健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联合办学、订单培养、定向培养等方式,打造一支既懂业务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专业型、实用型人才队伍,使人才用得上。
(四)积极畅通妇女儿童健康工作部门协作渠道。建立健全妇女儿童健康工作联系会议制度,打破部门间政策壁垒,畅通卫生、民政、教育、医保、人社和妇儿委办公室等部门间合作,明确解决收费标准、医保准入、群体保健等突出问题的对策。涉及到上级层面的政策条文,结合地区实际形成请示,主动反映问题、寻求支持;没有明确政策依据时,要在遵守相关法律前提下开展创新,形成适合本地区、本行业的经验做法。探索“托幼机构及中小学保健业务分包责任制”,由卫生和教育部门联合出台文件实行分片管理,管片的医疗机构派出医务人员对托幼机构及中小学的日常保健工作实施管理或委托管理,派出医务人员的人事关系和待遇由医疗机构解决。探索“妇幼健康教育宣传新机制”,改变以往单一的医院宣传模式,由卫生、妇联、宣传等部门以巡诊、义诊等方式和官网、官微等新媒体途径,倡导群众培养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积极配合参与各项妇幼保健服务,形成全社会关注并支持妇女儿童健康的良好氛围。
(五)鼓励倡导民间资本以社会办医形式参与妇女儿童健康服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市政府在《石家庄市区域卫生规划(2016-2020)》中提出“鼓励和支持在全市建成和发展一批有规模、有影响、有品牌、有特色、有水平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实现床位数和服务量占全市总量的比例和办医质量显著提高”。面对全市妇幼健康服务资源总量不足的现状,要进一步拓展财政投入与民间资本的合作渠道,吸引更多优质民间资本参与妇女儿童健康服务,支持民间资本以社会办医形式举办妇产和儿童专科医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