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石家庄政协门户网站! 今天是2020年9月28日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视察调研

关于推进我市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市政协副主席 张运凯 (2019年)

石家庄政协   时间:2019-03-18   浏览量:

按照市委统一部署,我组织有关专家到中电科第54研究所、市智慧产业公司、河北亿程、河北万方中天、中科恒运、河北英创等信息技术企业深入调研,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等形式,就我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情况

(一)建立了制度保障,成立了数据资源局

近年来,我市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石家庄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石家庄市政务数据资源管理规定》《石家庄市政务数据资源管理规定实施细则》等相关文件,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我市作为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试点城市,制定了《京津冀大数据应用示范区石家庄建设方案》,在环保、互联网+政务服务、健康、教育、电子商务等民生重点领域率先启动试点示范,并明确了工作任务、责任单位、完成时限以及保障措施。

在2018年机构改革中,借鉴发达省市的经验,我市率先成立了主抓数据发展的政府工作部门——市数据资源管理局,为进一步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建立了组织保障。

(二)具备较好的基础条件,具有一定优势

河北移动、河北联通和河北电信三大运营商在我市都建成了大数据中心,在大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应用方面都有很好的基础。特别是河北移动在鹿泉已经开工建设的石家庄数据中心,占地170亩,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容纳机柜18000个,是省内规模最大的数据中心之一,为将来我市大数据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河北移动在教育大数据、河北联通在旅游大数据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在省内具有较大优势。

中电科54所是我国电子信息领域专业覆盖面最宽、综合性最强的骨干研究所,相继参与完成了数百项国家和国防重大工程,在卫星导航、智慧城市、大数据应用方面有很多全国领先的科技成果和应用案例。

涌现了一大批大数据相关领域的优秀企业,代表企业有中科恒运、河北亿程、河北英创、河北汉佳、河北启天、万方中天、河北慧日、双烽电子等,从事领域涵盖数据存储、数据清洗、数据挖据分析、数据应用和数据安全等。中科恒运以大数据和军事仿真为核心技术,以政务软件和军工软件为主要产品,目前在北京、西安、贵阳等地设有多个分支机构,业务遍及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和2100多个县(市、区),并已于2016年成功登陆新三板,承建了国家数据铁笼试点项目,具备很强的技术实力,在国内具有很大影响;河北亿程在交通领域为全省近10万辆“两客一危”车辆提供安全运营监管服务;河北英创“互联网+社会化安全”综合解决方案目前已服务全省2.4万所中小学,上报数据1.8亿条,其“象牙塔”平台占据全国三甲,领先全国。河北万方中天自主研发的大数据平台及行业应用系统,广泛应用于公安、交管、交通、环保行业,核心技术包括大数据运算、人工智能算法、视频图像识别解析技术、三维仿真技术等。博宇科技、河北恒华在地理信息大数据拥有较强的技术水平。

(三)智慧城市建设成绩显著,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建设了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对接各部门数据。我市统一规划建设了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可容纳300个机柜。存容量40PB,计算能力超过5万核,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安全的物理、软件环境和计算存储资源。目前市政法委、公安局、工商局、城管委、司法局等15个业务系统已迁入大数据中心。截至2017年底,37个单位的数据已接入大数据中心,完成614类数据采集,沉淀各类数据近8亿条,为全市信息共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建设了全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2017年9月,市政府出台了《石家庄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实施方案》,11月,石家庄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与省级平台对接,成为全省首家对接的市级平台。

3.建设全市智慧环保统一平台。我市建设了节能减排监控管理平台,通过对全市346家重点企业在线监控,实现实时监控,动态分析,确保能耗排放数据的真实、准确。同时,可为下一步实施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以及鼓励企业开展合同能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4.建设企业信用信息平台。该平台将涉及企业的工商、税务、财务、知识产权、水电、环保、法院、公安等信息整合起来,建立企业大数据库,通过数据模型,可以对企业信用进行评估。基于这些信用信息,不但可以为企业、个人和征信机构等查询政务信用信息提供便利,还可以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提供信用分析报告等。

(四)数字经济高端行业动能初露锋芒

我市圆满承办了2018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举办了30余场论坛与活动,分别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浪潮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业和机构,就合作建设智慧城市、政务大数据等16个项目签署了合作协议。国际和数字经济博览会为石家庄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国内顶尖的信息技术企业签约合作,为石家庄大数据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大数据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

近年来,省市都制定了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规划。但是,规划的很多内容还停留在纸面上,没有认真落实。特别是在培育发展大数据产业方面,与先进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到目前为止,我市尚未出台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

(二)财政资金投入较少

大数据是数据产业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基础,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统计,其中80%来自政府部门各业务系统的政务数据。因此,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对信息化项目的支持。以杭州市为例,“数字杭州”的建设累计政府投资已达百亿元,而我市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近三年的财政资金投入总和尚不足1亿元,尤其市2017年、2018年市属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三)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程度低

虽然出台了《石家庄市政务数据资源管理规定》和《石家庄市政务数据资源管理规定实施细则》,但是由于缺少数据开放意识和业务驱动,多数核心政务数据尚未接入,多个部门的核心业务尚未迁入,大量非涉密数据的利用率不高,造成数据基础资源的极大浪费和智慧城市云中心的业务承载量极低。数据产业链各环节尚未形成明显的上下游协作发展模式,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和开发利用的整体水平偏低。

(四)对本地数据企业支持力度低

长期以来,我市本地企业在软件开发、大数据综合应用等方面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多次中标国家部委、外地省市重大项目,存在“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情况。近几年,国内多个城市相继出台了支持本地企业的支持措施,如福州出台法规明确“对首次采购或首次使用我市数字经济企业自主研发的、具有明确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各类信息系统解决方案,给予实际采购费用30%的补贴。”。近几年我市公共财政投资的重大信息化项目,优先考虑的都是外地公司,最终中标方几乎全部是外地企业。因此,无论本地项目还是外地项目,我市的信息化企业都处于劣势。

(五)科研院所成果利用率有待提高

近年来,中电科54所、中电科13所的很多技术领先的技术成果很少在我市转化,与我市的技术合作也不多。以54所为例,近几年,利用自身的科研成果和实力,分别在西藏、张家口、海南等外地省市成立了信息化公司,而在我市并未有实质性的合作,在我市科技成果转化有很大余地。

三、推进大数据产业的建议

(一)加强政府引导,谋划好产业发展战略

相比较其他产业来讲,大数据产业涉及领域更广,影响面更宽,关联其他部门业务更深,更需要充分调动其他部门的积极性,建议充分发挥数据资源管理局职能作用,充分利用市智慧产业公司的技术力量、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资源优势,尽快研究拟定全市大数据产业发展定位和布局,指导、协调、推进全市大数据产业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是数字经济的基础支撑,建议在出台大数据产业政策的基础上,紧密结合4+4产业布局和“效能革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明确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方向,进一步研究并出台推动我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

(二)盘活政府数据资产,服务大数据产业发展

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借鉴发达城市的经验,加快政府信息平台整合,消除信息孤岛,强力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开放共享,推进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建议依托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以市智慧产业公司为平台,授权其管理和运营政务全市数据资源,盘活政府数据资产,吸引和拉动社会资本来我市发展大数据产业。

建议借鉴贵阳市通过人大常委会制定《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的做法,立法制定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管理办法,使政府数据共享开放依法有序进行。

(三)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发展大数据应用示范

建议尽快启动2019年全市各部门信息项目的财政审批立项工作,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参照《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方案概要》,着力建设好“石家庄大数据应用”京津冀大数据应用示范区,重点在环保、交通、健康、旅游和教育等领域创新应用。继续发挥统筹统建的优势,采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各部门待建项目资源,构建各部门、各环节、各区域管理、沟通的无缝化、高效化的协作机制,逐步建立动态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数字石家庄。同时建议不再扩大耗能极高的大数据存储产业发展。

(四)以科技创新为主线,加大对本地企业支持力度

建议参照福州、贵州等其他城市的做法,选取我市相关企业中具备自主研发能力,具有明确自主知识产权或自主品牌的企业纳入成长型企业培养库,对入库企业采取“一企一议”的方式在税收、人才、市场等方面给予扶持。充分发挥“官-产-学-研”对产品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对本地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建立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孵化载体和协同创新产业基地等平台在税收、项目方面给予倾斜照顾。大数据企业大都是轻资产企业,固定资产投入不高,目前现行的项目补贴方式均以固定资产投入为依据,大数据企业难以得到相应的补贴,建议扩大软件企业项目总投资中人员费用比例。

建议出台相关政策,在财政投资的信息化项目中,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本地企业的相关产品。如福州市对采购费用达到100万元以上的本市企业给予实际采购费用30%的补贴,补贴总额不超100万元。

建议充分利用中电科54所的科研优势,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实现我市与54所深度合作,促进我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融合发展。54所在军方情报大数据的多源融合及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方面全国领先,我市在很多领域的大数据决策预警方面可促进54所的技术转化,使其技术直接服务我市。 

在我市智慧城市和信息化建设中,优先采用我市企业的全国领先的技术和产品。在电子政务方面加强与中科恒运的合作,在智慧交通方面与河北亿程、河北万方中天等企业合作,在基于大数据的校园安全上优先采用河北英创的“象牙塔”平台和服务。

(五)支持建设大数据产业园区,促进产业聚集与融合发展

支持石家庄能投高科孵化园等大数据产业园区建设,吸引从事数据开发、数据应用的国内外知名大数据企业入驻产业园区。对入园企业开放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数据资源,优惠提供数据存储和云计算服务,大力发展大数据服务业,支持企业开展基于大数据的第三方数据分析挖掘服务,深化大数据在各行业的创新应用。在大数据产业园区建设以大数据技术研发与应用为发展方向研发创新平台、众创空间平台、孵化培育平台、金融支撑平台等“双创”平台,促进大数据产业聚集和融合发展。

(六)发挥好产业联盟作用,建立大数据产业生态圈

2016年我市成立了大数据产业联盟,但是其作用发挥的不理想。建议政府加大协调和指导,使大数据企业能够有交流和互相促进的平台,促进企业间信息共享、知识产权共享、人才共享,以便联合起来办大事,发挥好54所、中科恒运、河北英创等企业的龙头作用,便于促进大数据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建立石家庄市大数据产业生态圈。

(七)办好石家庄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提升大数据产业竞争力

在2018年成功举办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的基础上,继续高规格谋划下一届博览会,使国内外知名大数据企业有更多机会与我市合作,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促进我市大数据产业发展,为我市大数据企业搭建广阔平台,广泛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提高企业实力。借鉴贵州国际大数据博览会的经验,做好“永不落幕”的数字经济产业谋划,助力我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来源:作者: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