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厚植民生福祉 让幸福有质感——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扎实推进民生工作综述
石家庄政协 时间:2022-10-14 浏览量:
街旁游园各具特色,让百姓在家门口亲近绿色、享受自然;“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使便民生活服务更加便捷、多样化;依托优质名校,二环外规划建设高水平优质高中群,优化高中资源布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民造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答好每一份“民生答卷”,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翻开“民生账单”,每一项民生工程的“兑现”,都推动着石家庄百姓幸福指数的不断攀升。幸福,正从这里出发!
用心书写共同富裕答卷
把人民的“急难愁盼”事儿放在心上,把人民的“幸福感”扛在肩上。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
收入乃民生之源。实现城乡居民增收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各级各部门提高站位、积极推进,确保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收入分配格局更加优化,让老百姓的“钱袋子”变得更鼓、脸上的笑容变得更多。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市大力扶持就业创业,全市上下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从政策、资金、项目、环境等给予多方面全方位支持,就业帮扶精准有效,为稳住就业基本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业创新增添活力。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倾力支持创业创新工作,出台了税费减免、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孵化等一系列创业优惠政策,大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一大批创业者乘着“政策东风”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一大批极具创意和发展前景的创业创新项目在石家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生动实践中,石家庄将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把民之所盼作为政之所向,把民之所需作为政之所为,为共同富裕书写更大的“福”字。
用情打造百姓惬意之居
改善居住条件既是百姓的心声,更是最大的民生,惬意栖居是每个人的向往。我市积极推进老旧小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消除“老”“破”“旧”,群众从“忧居”到“有居”再到“宜居”,老百姓的脸上乐开了花。
走进鹿泉区城东小区(东区),阳光透过绿植间隙照在奔跑着的孩子们的脸上,老人们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聊天,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楼体外墙已经安装了保温层并粉刷一新,平整的道路两侧有序停放着机动车,还设置了分类垃圾桶,对于老旧小区改造的成果,社区居民开心不已,连连称赞。
和城东小区(东区)居民一样开心的,还有正在进行城中村改造的西简良居民。“村里进行改造是件好事儿,不仅能够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还支持了城市发展,大家伙儿都特别赞成!”西简良村的周志成说,他隔几天就来看看建设进度,希望早日住进新家园。
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市委、市政府坚持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补齐老旧小区功能短板,让老旧小区改造焕发新活力;在棚户区改造中,市委、市政府坚持因城施策、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棚改安置房,优化户型设计、严格工程质量监管,有效改善群众住房条件;在城中村改造中,市委、市政府广泛征求百姓意见,将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诉求纳入改造内容……
身有所居,心有所安。老旧小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进一步改善了群众居住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真正让民生工程得民心。这其中有大手笔的擘画、大动作的落实,更有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改善的是居住条件和环境,凝聚的是民心,彰显的是城市温度。
用功彰显城市方寸之美
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补齐民生短板。围绕省会建设发展定位,石家庄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新家园,一座魅力之城款款而来。
我市持续提升园林绿化水平,努力打造留得住美好记忆、有温度、有品位的绿色开放空间,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增进群众福祉。通过见缝插绿、拆违增绿、补绿提质等方式,建设了一批小而精的街旁游园,逐步提升城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够亲近绿色、享受自然。如今,在街头巷尾,一个个街旁游园各具特色,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更多美好。
我市还利用拆违腾退地、公园绿地、街旁空闲地以及城市广场等,规划建设了一大批球类运动场地。随着球场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有效满足了广大市民特别是球类运动爱好者的健身需求,极大地增强了城市的活力,市民们赞不绝口,健身热情日益高涨。
小市场,大民生。我市着力构建便民生活圈、打造便民服务链、提升民生幸福度。我市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出发点,以改善民生、促进消费为导向,新建和提升改造了一批“群众满意、政府放心”的便民市场、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着力打造集生活多样性服务功能和“互联网+菜篮子”于一体的智慧型便民市场,让社区居民实实在在享受到更便捷、更智能、更多样化的便民生活服务。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市大力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更是让市民感受到了浓浓的幸福感与自豪感。
清理规范停车场,大量增加免费、错时停车泊位;打通规划道路,畅通城市运行“微循环”;全面整治提升小街巷,打造精品街区;拆除私搭乱建和违章建筑,维护城市建设秩序和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推出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新举措,一个个实打实的创新举措,让群众真正看到了变化,得到了实惠。
用力赋予生活幸福之味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学决策、周密部署,以空前力度推进各项民生保障工作,绘就了一幅色彩斑斓、可圈可点的民生画卷。一条条民生新政实施见效,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幸福生活,触手可及、清晰可见。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城市载体功能的客观要求,更是推动省会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召开了全市科技、教育、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并制定出台了《石家庄市教育高质量发展跃升总体方案》,明确了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任务路径。
我市教育系统主动融入城市新发展布局,优化高中资源布局,依托市一中、市二中等优质名校,在二环外规划建设高水平优质高中群。2022年,石家庄一中实验学校、石家庄一中滨河学校和石家庄二中铭德学校,以及藁城区、鹿泉区高中学校项目等一批现代化、国际化优质高中学校建设全面启动。
我市持续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向更高质量跃升,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坚实健康保障。市委、市政府印发了《石家庄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总体方案》,增进了群众健康福祉,让省会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强更足更有保障。
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事关婴幼儿健康成长。市委、市政府将婴幼儿照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纳入石家庄市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建立政策标准,完善服务体系,探索多元模式,全力推进。
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挂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石家庄医院”并正式开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取得实质进展;市、县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实现全覆盖,深化医改取得了新成效;市传染病应急救治中心、市慢病防治中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三个新建迁建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多个重点项目全面施工建设,医疗资源扩容取得了新进展……
一项项振奋人心的“民生成绩单”,承托起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交织成色彩斑斓的美丽愿景,奋力谱写出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的“石家庄篇章”!石家庄,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