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石家庄政协 时间:2014-01-20 浏览量:
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十二位委员登台建言
孙瑞彬 王亮 司存喜等到会听取发言
共商改革大计,共谋发展良策。1月17日,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12位委员先后登台,为我市加快转型升级、跨越赶超、绿色崛起,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
市政协主席王华清,副主席赵拴文、王长华、武义青、范振增、贾连海、葛瑞芳、石汉文、郭斌,秘书长赵磊出席会议。王长华主持会议。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瑞彬,市委、市政府领导王亮、司存喜、张小国、刘晓军、张树志、王俊钟、高天、毛全球、孟祥红、李晋宇、王韶华等到会听取发言。
当前,我市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期,而生态问题日趋突出。如何让石家庄在青山绿水间实现跨越发展,是摆在全市人民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围绕改善省会生态环境,市政协副主席、民革市委主委范振增,市政协副主席、民盟市委主委郭斌和市政协副主席、民建市委主委武义青,先后登台发言,从打造现代产业体系、优化能源结构、健全体制形成机制等方面建言。
“下大决心推动工业转型升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打造生态城市建设美丽大省省会的必然选择。”范振增委员登台即亮出观点。围绕实现这一目标,他提出建议,加快构建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建立健全支持生态环保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推行生态环保GDP考核制度等。
围绕优化能源结构改善我市空气质量,郭斌委员建议对燃煤设施实行存量改造和增量严控,减少燃煤消耗总量;加强煤炭清洁利用的开发和研究,减少燃煤污染物排放;积极发展“绿色交通”,控制机动车燃油污染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据此,武义青委员建议健全体制形成机制改善我市生态环境,在条件成熟时启动《生态补偿条例》及实施细则的立法工作,逐步确立“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利益平衡格局。引入市场化机制,积极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引入污染第三方治理,开创“污染者付费、专业化治理、市场化运营”的模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重大部署,如何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应对我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带来的新情况,让全市农民得实惠,陈炜兴委员在长期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建议,他建议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财税支持,各类财政支农资金、各项新增涉农补贴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建立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利息优惠政策。制定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准入退出机制、组织管理体制、利益联结机制、生产经营等方面,强化规范管理,确保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仍存医疗费用偏高、偏远农村看病不方便等问题。”李志宏委员代表医卫计生界就全面深化医改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发言,建议在全市推行全科医生与居民契约服务模式,探索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机制,实行社区、乡镇首诊,分级施治。他同时建议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城镇医保和新农合在补偿政策上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进一步解决基层医生分布不均、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完善医疗保障体系。
此外,张运凯委员代表市民进;姜青辉委员代表市农工党;侯俊宏委员代表市九三学社;郝菊亭委员代表市工商联以及刘建华、赵计良委员、栗瑞玲委员、杨晓飞委员,分别就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打造环城绿化带、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正定古城保护、水资源环境治理等登台发表意见建议。
12份口头发言、41份书面发言,涉及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充分显示了委员们对推动我市改革发展的高度关注,凝聚着我市政协组织、党派团体和广大政协委员的智慧和心血。
(责任编辑:王 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